运用新型教学手段 提高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特点,尤其是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其特点更加明显,因而学习难度也相对较大。老师需要做的便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而在具体的提高过程中,新型教学手段的运用极为必要,能更好地激发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感知到物理学习的学习价值与魅力。基于此,文章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新型教学手段进行了具体的介绍,旨在实现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兴趣;新型教学手段
一、 引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具体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想要不断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就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显然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宜,需要开发及挖掘创新的教学手段,将之运用到不同教学环节之中,以此来深入刺激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真正地爱上物理学科的学习,始终保持最佳的物理学习状态。
二、 新型教学手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符合新课改的教学方向
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时期的物理教学必须要体现出创新性、实践性与实效性,而传统的教学手段显然已经无法达成此教学目标,这就需要老师将创新、直观、生动、具体的教学手段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更好地满足新课改对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新型教学手段就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所以要大力实践发展,将新型教学手段更好地运用到课堂中,以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效率,改善课堂的教学成果。
(二)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高中物理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因而具体的教学必须要契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不是好的理念就一定能够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通过对目前高中生实际学习需求的分析发现,他们追求的就是有趣、有实质内容的课堂,而将新型教学手段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就能够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方式,这无疑能更好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新型教学手段必须依托学生为载体,符合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力为出发点。以此为目的的教学手段才可谓“新型”。
(三)符合教学质量的提升需求
新时期的高中物理教学之中,如何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是每位老师都在深入思考的课题。课堂教学是否能够取得很好的效率,归根结底是教与学的重要性,任何新式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其能否达到应有的效果,而将新型教学手段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能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无疑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通过长久的坚持之后,必能够显著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在实践中,教师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体验,通过一定的时间,会得到一个反馈,课堂质量的提升是此种教学手段能否继续施行的关键因素。
三、 新型教学手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活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多媒体教学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同,此种教学手段是以动态的方式进行呈现,能够将原本无声的课堂转化为有声课堂,,并在多媒体技术所呈现的信息中,有效刺激学生的学习及探索兴趣,只要对之合理运用,能更好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丰富性、前瞻性、灵活性是每位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工具,能否更好地运用及熟练信息技术教学,这也是新课改下教师要掌握的重要教学核心技术。如此便知信息技术在未来教育中的重要性,在课堂中活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学习《摩擦力》这部分内容时,如果教学初期老师就采取按部就班的方式来教学,那么学生既无法准确知道本节课的探究中心,也无法对学习感兴趣。此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小朋友抓泥鳅”的精彩视频,在此视频观看完毕后,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小朋友都抓不住泥鳅呢?你能为他们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吗?通过这样的多媒体导入之后,不仅能顺利将学生导入到摩擦力的学习之中,还能够让学生对抓泥鳅的方法进行探究,从而在学习后提出将手上沾满木屑的方式来抓泥鳅,这样就能够在摩擦力的帮助下顺利抓到泥鳅。随后教师便可与学生进行讨论,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根据视频中学生抓泥鳅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摩擦力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有很大的关系,物体表面之间越光滑,摩擦力可能就越小物,物体表面之间越粗糙其存在的摩擦力就越大。再进一步教师就可以提出摩擦系数的概念以及摩擦系数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就可以非常流畅自如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完成摩擦力这一章的教学任务,而且在教学之中学生也会随着教师的教学疑点难点,跟着教师一起思考,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知识重难点的记忆。
(二)活用生活化教学手段
物理本就是一门与生活联系较强的学科,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要让学生具有运用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在具体教学之中要活用生活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进行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相信通过这样有效的坚持之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能力会得到非常明显的提升。比如在学习《惯性》内容之时,就可以引入学生坐公交车刹车的生活现象;再如在学习《运动相对性》内容之时,引入生活化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法之间一场激烈的空战之后,一个法国飞行员驾驶着飞机在2000米的空中飞行,准备返回基地。就在这时,他觉得脸旁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就顺手把它抓了过来,一看才大吃一惊,原来是德国飞机射向他的一颗子弹。通过此生活故事的引入,学生能够真正明白之所以会出现此种情况,是因为参照物发生改变导致的,相对运动速度不同而出现的结果。相信在此种由浅入深的教学之中,学生不仅能在生活化的背景下更深入有效的探究知识,还能够始终保持浓厚的物理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流体流速与压强之间的关系,在上课之前,我先告诉学生需要做一个小小的实验,然后招募了一名志愿者,这个时候班长举手,然后我便让他上讲台,随后我在荷包中掏出一枚硬币,我让班长蹲在讲台的课桌前。我將手指放在讲台的课桌上,然后将硬币放在我的手指后面,我让班长站在了放在硬币手指的另一边,然后我对班长说,等一下我数321吹气,你就顺着我手指朝硬币的方向,大口用力地吹气,他欣然答应好,然后我让全班同学的目光都放在我的手和硬币之间,全班同学都拭目以待。随着我的一声口令,班长你可以吹气了,然后班长大口地对着我的硬币吹了一口气,奇妙的事情发生了,硬币居然凭空没有借着任何外力飞了起来。学生都对这个现象感到非常的奇特,没有任何人去推硬币,只是班长对他吹了一口气,可是硬币却飞了起来,更奇怪的是居然还凭空翻了一个面。随后我就向学生介绍了,这是流体流速和压强之间的联系,然后给学生观看了飞机翅膀能够飞起来的原因。学生惊呼到,这么多年的疑惑终于被打开了,原来飞机是因为翅膀上下连接的表面积不一样,所以在飞行过程中流过翅膀上下的气体流速也不一样,这才使得在飞行过程中飞机获得了一个压强差,从而获得了一个垂直向上的升力使得飞机能够飞行。如果不给学生做这样的趣味实验,单给学生讲这种概念单看标题,学生非常难以理解。但是当有了趣味小实验和飞机飞起来的原理视频后,学生对于这一节的内容要点也就可以清晰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