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基于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自主性数学作业的设计探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在新一轮课改的目标指导下,作业显然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小部分,它是以一种新的姿态——重塑和强化课程设置的关键内容,呈现在教师面前。由此,文章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探讨了小学自主性数学作业的设计研究,以及如何促进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改变。
  关键词:自主性数学作业;小学数学;学生为主体
  
  一、 研究背景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作业是检验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是连接师生的纽带。对于学生而言,作业能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知识内化,是锻炼学生能力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
  在新一轮课改的目标指导下,作业显然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小部分,它是以一种新的姿态呈现在我们教师面前——这是重塑和强化课程设置的关键内容,它必须承载起触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动力。然而当前,存在三个比较普遍的作业设计问题:首先,作业完成形式单一,侧重于合作与交流互动的题目太少,难以兼顾到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合作交流的需求。其次,全面创新的问题很少,而模仿类的题目过多,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学生死记做题套路,而不是试图去理解。最后,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表述和应用题目太少,而机械计算的题目过多,学生往往会消极地应对这些重复缺乏趣味的问题,造成事倍功半。学生这些不正常的作业心理直接影响着作业的质量和效果,大大降低了数学学习的兴趣,阻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
  基于以上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疑惑,我对小学数学自主性作业的设计,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二、 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自主性数学作业
  (一)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自主性作业量度,夯实双基,巩固提升
  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量度与其完成质量有着紧密的关联。作业量过多,超支学生的时间,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和疲惫的消极心态,从而大大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如若教师能严格控制作业的量度,学生反而能集中专注力,高质量地完成作业。此外,学生无须被大量题目困扰,保证劳逸结合,便能充分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积极性。
  【案例】1. (1)晨光学校合唱队有40人,舞蹈队比合唱队多15,舞蹈队有几人?
  (2)晨光学校合唱队有40人,比舞蹈队多15,舞蹈队有几人?
  2. 六年级学生书写了273份书法作品,,      ,学生绘制了几份美术作品?
  根据以下算式补充缺失的条件:273×17、273÷17、273×17+1
  上述案例题量精简,并且包含了六年级上下册与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关键知识点——找准单位“1”,同时又不会消耗学生太多时间和精力。
  基于此,教师在设计自主性作业时,对于作业的量度,要根据课程的目标来选择,在适度的作业中扎实学生的基础,从而巩固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教师丰富自主性作业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由作业来进行反馈,教师根据作业完成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然而,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好奇和创新往往会被形式雷同的作业所压抑。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根据课改的理念来调整原有的作业观念,丰富自主性作业的形式:
  1. 设计调查研究型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學教学不能停留在只要掌握课内知识的层面上,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利用作业,教师指引学生走出教室,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从而为有限的课堂注入无限的活力。除了从数学书中获取新知,学生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查阅资料、阅读课外书籍等方式获得相关丰富的课外数学知识,收集数学名人故事和了解熟悉数学常识。学生将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积累处理收集到的数学资料,将其内化建构成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并运用到作业的完成中,学以致用,感受到数学的活力。
  2. 设计趣味游戏型作业
  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说过:“玩耍和娱乐是开发孩子智力的第一位有效方法。”一、二年级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就是游戏。寓教于乐,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把一些枯燥的作业灵活转变成“玩”,让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无穷的学习乐趣,更能让其感受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密切关联。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能带着快乐轻松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孩子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能够得以充分培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统计这部分内容的《可能性》时,可以灵活设计“摸纸牌(猜数字)”“摸球(猜颜色)”等游戏类型的作业,学生可以通过动手画一画等方式来设计游戏,并借助实物道具相互之间玩一玩。在游戏中学习,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成功快乐的同时,运用数学语言分析问题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都能得以培养,学生能够真切体会到完成数学作业是一个极具乐趣的体验。
  (三)学生自主撰写数学小论文、数学小故事,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在生活中观察并思考数学问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撰写数学小论文便是这样一个很好的媒介。在撰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譬如,学生在数学小论文中写到:“妈妈看中了标价是五百二十元的一双鞋,营业员说:‘可以选择打八折或者每满200返160券,两种都差不多。’真的差不多吗?如果选择打八折,就要花520×0.8=416(元)。而满200返160呢,要先付520元,之后会拿到160×2=320(元)的返券,实际就花了520-320=200(元)。416和200比起来,当然第二种比较好。”学生的思考并没有止步,他继续写道:“可是拿到返券之后呢?我们必须要再买320元的东西,万一买的东西超过了这个价格,还要自己再掏钱。如果买的东西不足320元,又觉得浪费了。”在撰写的过程中,数学的实用性能被学生充分感知,数学学习的实效得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得以培养。


基于电子政务环境下高校档案利用服务的创新研究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
基于现代电磁场理论研究
基于Camtasia Studio的信息技术类微课的制作
基于EOP模式的高职英语教改研究概述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英语课堂问答策略的探索
企业科技翻译者主体性研究
基于风险控制的创业板市场研究
基于JAVA的动态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ZigBee技术的温室环境监控系统相关研究
基于信息交流视角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理论研究综述
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问题之探究
基于书画产品机械革新的传统文化促进措施
翻译:交际主体间的图式竞争
基于《功夫熊猫》中中国元素及形象构建的研究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