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策略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家国情怀是中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历史核心素养,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健全学生的品德和人格。文章以初中九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渗透方式为研究内容,提出了在九年级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九年级;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渗透
一、 引言
家国情怀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的一种思想感情,家国情怀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国经典文化书籍《大学》中有这样一段内容:“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意思就是修身是治家的根本,把家治好了才能治国,把国治好了才能实现天下的太平。这就形成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在这种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中国传统的情感体系就是家国情怀。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经济建设相适应,我国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文化培育,初中教育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初中教学中,需要将家国情怀渗透在历史的教学之中,润物细无声,慢慢地、适时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这样,才能帮助初中学生确立正确的历史观。根据研究多年从事九年级历史教学的经验,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应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二、 详细生动地讲述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过程中,应以历史教材为主导,历史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教材的内容都是经过历史学科的众多专家学者们一遍遍地斟酌,才最终编定的,教材的内容本身就包含了浓浓的家国情怀。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要将教材的内容讲解到位,那么就能将教材中的家国情怀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通过阅读九年级历史课本,就可以看出,初中历史课本在力求客观、详尽陈述历史史实的同时,许多时候都会将家国情怀融入历史史实中。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这一章节中,教材中讲述了戚继光抗倭的历史史实,教材中对戚继光抗倭的评价是:“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教材中对戚继光的评价,其本身就是对戚继光和戚家军家国情怀的颂扬。又例如,初中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八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这一章节中写道:“清朝前期……中国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这是教材中展现出来的家国情怀,这样的展现家国情怀的句子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解读。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这一句时,可以引申地讲解现在中华民族的概念和内涵,中华民族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共同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句话本身就包含着一定的家国情怀情愫,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加深了,那么自然而然就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 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
历史课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它对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历史课程的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思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讲述教材内容时,能有效地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通过现实中的生活去感受历史的真实性,这对于加强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历史教师在讲解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金与南宋的对峙》这一章节的时候,其中有抗金民族英雄岳飞的历史故事,此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在浙江杭州岳王庙的基本情况,以及岳飞墓前的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等四具双手反剪的赤身跪像来讲解岳飞抗金的历史。又如,2013年3月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工作部署,北京卡酷少儿卫视承制中国梦主题重点动画片《戚继光》,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播放该动画片的部分内容,然后再结合戚继光的抗倭史实,来讲述戚继光的抗倭历史。这样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讲解,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 再现历史史实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将教材内容讲述得更为生动、具体,也为了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得更轻松,教师可以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再现历史史实场景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再现历史史实场景的教学模式,不仅能讓学生更轻松地掌握历史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秦统一中国》这一章节的时候,讲到秦朝在统一六国之后,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来阻挡北方匈奴的侵犯,教师可以播放现在长城的图片和影像,或播放有关万里长城的影视作品来加强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和掌握。在那个历史时期,“万里长城”就是捍卫先辈们家园和生命的坚强屏障,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工程量之大、设计之巧妙也是古今罕见的。可见,先辈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祖国和家园不受侵犯,花费了多么大的心血。教师通过对“万里长城”的场景再现,可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又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金与南宋的对峙》这一章节的中,在“人物扫描”的环节中,介绍了岳家军的行军纪律为“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岳家军的这一行军纪律近代解放战争中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行军纪律是不谋而合的,体现出了对老百姓家庭和国家的爱护,这是具有浓浓的家国情怀的将士才能具备的高尚品德。七年级下册课本中,有人问岳飞:“什么时候才能天下太平。”岳飞答道:“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这句话也就是说,国家的文臣和武将如果都能为国家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乃至献出个人的生命,,国家的文臣和武将如果都有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那么就可以保障天下的太平。天下的太平具体指的就是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平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地拓展延伸,讲述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历史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