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阅读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策
发布时间:2020-08-02 13:00 来源:考试周刊杂志 点击:
作者:蔡舒琴
摘 要:迎合新时代的发展,学生课程不断改进,尤其是数学方面灵活多变,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变得更加重要,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此时培养数学阅读能力能够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文章通过对数学阅读的理解、低年级学生目前的数学整体能力,包含需要掌握的阅读能力、低年级阅读能力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研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教学方式的优化两点策略来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关键词:数学阅读;低年级学生;学习能力
一、 引言
数学阅读是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储备经验,根据自我思路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进行优化分析学习活动,是学生自主获取所需,拓展数学思维,加强数学语言的重要环节。但是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阅读方面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识字较少不能真正理解题目、老师的错误观念等一些问题。以不同角度来研究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来达到夯实低年级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二、 对数学阅读的理解
提到阅读,会联想起语文、历史这些人文学科。数学学科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样需要高度重视,阅读是学生通过对已知的文字在头脑中进行整理最后得出某种知识的过程,数学阅读亦然,通过对读数字、符号以及文字的结合,搜索头脑中的已知经验,对其进行思考、判断、最后得出结论。数学阅读与其他阅读不同的是,数学阅读多了许多数学特有的东西,如文字与数字的阅读、文字与特殊符号的阅读、各种图表的阅读等。许多学生不能做好数学题,原因不仅有结果计算错误,还有阅读后对题目的理解错误。
三、 低年级学生目前的数学能力
(一)低年级学生应具备的数学能力
数学阅读在有文字基礎的上,低年级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必须有对文字的理解,如“把”或“比”不同意思的理解;对数学符号、公式、图表等相关基础框架数学语言的认知理解,如“()”或“{}”的区别含义不同用法的理解;对数学符号的理解,如“=”“?”等等。故数学阅读能力是必须要得到重视的。
(二)对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状况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1. 低年级学生自控力差,无法集中注意力在枯燥、抽象的文字上,何谈兴趣,思维水平还处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期,由于数学符号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要求较强,低年级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数学公式和概念,只能生搬硬套,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兴趣。
2. 教师在完成应有的教学进度后很少去带领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没有具体的引导和反馈,导致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能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
3. 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大多是被动接受状态,并不理解题目意思,只是单纯套用老师教的方法。教师没有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仍然采用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只注重教学生看到这类题目应该如何解决的公式化流程,一味追求正确答案,剥夺了学生自己主动去搜寻、分析相关信息的过程。
四、 提高低年级数学阅读能力
(一)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学习兴趣是自觉探究学习活动的重要力量。循序渐进,增加沟通,和谐的引导理解,最后可以自主学习。数学是严谨的,但不应该是枯燥的。所以,,低年级学生在获得数学能力前应该先对数学引起兴趣。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带表,通过自己熟悉的表来学习认识整时和半时,然后再让学生把自己已学会的时刻画下来,让其在乐趣中学会。
设置问题情境,组织进行角色扮演,数学上有很多属于自己的语言,符号,刚开始学习数学的低年级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例如老师在讲“加减法的认识”中,用闯关游戏来学习,组织学生轮流扮演“+”“-”“数字”等作为关卡,其他学生从易到难进行闯关,通过这样的形式比课堂上的枯燥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拓展阅读,许多教师只注重对主要内容的教学,并不重视课后“读一读”“想一想”等内容,但这一部分往往是有趣且可以拓展学生思维,教师应带领学生阅读,增加数学阅读的广度与合理的时间安排;学生自主在阅读上有主动性,养成习惯。
(二)教师改变教学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理数学兴趣的养成后,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引导式学习让学生会学习,思考学习。主要会读、会抓、会应对。
会读就是会阅读题目。一年级学生的数学题大多是以图画形式让学生计算,逐步由图画转向文字,但是有的学生应试了图画形式,遇到文字形式就会觉得困难,有的教师想走捷径,就会直接告诉学生,久而久之,导致学生不会阅读。如在做一道加减法数学“小林家养了15只兔,7只羊,兔比羊少多几只?羊比兔少几只?”这道题是以纯文字的展示,有的学生就会不知所措,老师在这时,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如有不认识的字,老师领读,再让学生自己读,养成自己可以阅读的习惯。
会抓就是会抓住关键词,数学与其他阅读不同的就是关键部分错过,导致答题失败。学会抓住关键词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关键。拿上一段羊和兔那道题来说,老师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找这个题目中哪个比较重要?学生在一次次的提问中会了解关键词怎么找,提高正确率,增加选择与思考。
会应对就是会应对同一题型的不同展现形式,还拿羊、兔问题举例,最后的问题就是一种答案的不同问法,这种谁比谁多或少的问题在低年级数学中很常见,教师应在讲解这个问题时,同时举其他例子让学生找哪些是同一类型、哪些不是,加深记忆,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老师们不能光按照课本进行教学,课本上的知识对小学生们来说过于枯燥和死板,如果仅仅把教材当成课堂的全部内容,很容易就让孩子们失去兴趣,这样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效率,更容易引发学生厌学情绪。因此,在加法的学习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来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多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加法规律,让学生们认识到加法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对加法学习的好奇,促使他们对知识进行积极探索。
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情景教学来增加书本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结合。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比如让一些学生扮演成小贩,让他们把铅笔,橡皮或者其他的文具当成商品进行售卖,而让另一些学生扮演顾客。小贩和顾客要分别算出自己应收或者要付的钱,只有两者都算出正确的价格才算任务结束,如果有一方算错,则要继续进行交易,直到双方都答对正确的答案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