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有效制造“冲突点” 点燃思维“导火索”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薛常良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发展以及认知水平提升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数学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制造“冲突点”,以打破学生传统思维,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但凡是精彩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呈现出师生、生生间的思维碰撞,碰撞的产生是因为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索”,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需求。那么,教学中怎样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思维,并利用这种冲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呢?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探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制造“冲突点”,利用认知上的矛盾以及冲突激活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冲突点;思维碰撞;任务探究
  课堂教学,本质上就是师生互动以及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将知识引入到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下以及互动中,深化对知识的认识与了解。信息交流中,就会出现思维碰撞,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师要以引导为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师应该从易错、重难点入手,基于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思维误区,布置探究型任务,借助认知冲突吸引学生,提高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正确地认识知识,以避免出错。
  一、 抓住易错点,引发认知冲突
  教学中有不少易错点容易诱发一些错误,这些易错点既有知识方面的,也有思维层面的。如果在教学时先提醒学生注意,学生反而会忽略;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则很难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也达不到对知识本质的真正认识。只有引发学生产生激烈的认知冲突,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对有争议的认识进行深入思考,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有效地避免错误。
  案例《角的度量》
  师:刚才在量直角度数时,老师发现有的同学遇到“困难”,不懂量角器该如何摆放,如果让你们再量一次,愿意尝试吗?
  生:愿意
  师:请用量角器尝试量一量卡2上两个角的度数。(师巡视指导)
  师:量的过程中,有遇到困难的同学请举手。(没有人举手,学生怕“出丑”)
  师:你们都会量啦!那老师就不要教呢!(有的学生小声嘀咕:老师要教,我们不会。)
  师:老师最喜欢诚实的孩子,,不懂就举手,不能不懂装懂。(部分学生开始举手)
  生1:老师,量角器上没有角,我不懂的量角器该怎么放。
  生2:量角器上有两排刻度,我不懂该怎么看。
  师:老师刚才在巡视中发现,大部分同学遇到的困难与这两位同学相似,不会量没关系,因为老师还没教。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每个人都能很好的掌握量角的本领。有信心学好这节课吗?
  生:有(响亮的回答)
  师:给自己自信的回答鼓掌。(掌声热烈)
  师:谁能说说这个角是多少度,你是怎么看的?(课件出示)
  生1:我看到这个角的一边对准40度,所以我认为是40度。
  生2:我看到角的一边对准0度这条线。另一条边对准40度。所以我认为这个角是40度。
  师:刚才生2所讲到的0度这条线我们把它称为“0”度刻度线。(板书:“0”度刻度线)
  师: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我们把它们分别叫做“内刻度线”与“外刻度线”,有两个刻度线,你们是怎么看的。
  生1:我先想这个角比90°大还是比90°小,比90°小就只可能是40,不可能是130°。
  师:真不错,能懂得用直角来判断。
  生2:老师我发现角的开口朝右边的就看“内圈刻度”,角的开口朝左边的就看“外圈刻度”。……
  师: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真是会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鉴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以学生的看法作为认知引导的切入点,从学生学习角度,逐步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当学生将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享时,学生明确读角的度数时是看内圈,还是看外圈,同时还能借助“直角”作为“看角度数的标准”,从而有效解决量角时读度数容易出现混淆这个难点,为后继量角作准备,同时借助学生的发现板书“0”刻度线。这样一来,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 找准困惑点,制造认知冲突
  学生面对新的知识或未曾研究的问题,往往会寻找原有经验试图解问题,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困惑,这就是认知的困惑点。教学时,将学生的认知困惑点展现出来,让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解开困惑,在解开困惑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可谓两全其美。
  案例:《认识中位数》
  例如,课堂中教师出示了一组游客平均年龄(如下所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同学们,节假日父母有带你们出去游玩吗?
  生:有
  师:在游玩时,如果你遇到一群平均年龄为17岁的游客,你会对他们给特别的关心与照顾吗?(课件出示这句话)
  生1:不会,因为他们可能是青年,不需要照顾。
  生2:会,因为他们是平均年龄,说不定还有的是1岁或2岁的孩子。
  师:看到这组年龄,你有什么想说的?(出示下表)
  生1:我会给他们特别的关心与照顾,因为他们年龄大部分都比我小,还有一个70岁的老人。
  生2:这里有5个儿童,一位老人,需要我们给予特别的关心与照顾,我会愿意帮助他们。
  师:一组相同的数据呈现的方式不同,你们的态度却发生如此大的改变,心中有问题想问吗?(学生踊跃举手)
  生3:请问××同学,为什么刚才不想照顾,现在却想照顧了?
  生4:为什么平均年龄为17岁,实际年龄却相差很多?
  生5:为什么年龄大部分在6~12岁,但平均年龄却会是17岁?
  师:看来用平均数来表示他们的一般年龄合适吗?
  生:不合适。
  学生通过分析,发现这7位游客中有一位游客年龄偏大,其余6位游客的年龄差不多。造成7位游客的年龄都偏离了平均数,从而发现用平均数反映这7位游客的一般年龄水平不太合适。从而引起学生思考:用什么数据反映他们的年龄特点比较合适呢?


谈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
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面试
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现实出发点解析及有效途径构建
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方法
加强建筑弱电工程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DEA模型分析BDC方案有效性方法研究
探讨齿轮加工机床的绿色设计与制造技术
浅谈突破《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难点教学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方法
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途径研究
城市自来水给排水工程如何实现一体化有效管理
浅谈《典型零件的普通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有效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
有效处理考前复课中的师生合作关系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