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课堂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陈晓笺
摘 要:所谓的“绿色课堂”,旨在打造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的充满活力与生机、教与学达到高度和谐的课堂。本文主要对信息技术绿色课堂教学的手段及措施进行讨论,通过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教育可持续发展、课堂变革途径,达到全面提升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绿色课堂;信息技术;小学生
一、 引言
当今世界,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已不能满足当下科技发展对高技术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课堂仍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主要途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践行力度不够。因此推行“绿色课堂”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迫在眉睫。“绿色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新鲜感”为引物让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通过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加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从简单的方式入手让学生手动参与信息课程的学习,打造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引导的高效率教学模式。
二、 绿色教育与绿色课堂
(一)绿色教育
在绿色教育提出初期,其还是以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使学生毕业后无论赴何种工作岗位都能具备环境意识具有环境知识的教育。同时使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课程等有关环境的课程,像数、理、化那样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基础课。而近些时间绿色教育的含义在我国有以下重要几种:绿色教育应该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绿色教育是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的教育。绿色教育应该把尊重作为首要目的,注重对学生的关注、理解和引导。
从以上三点现代绿色教育的观点可以看出,绿色教育已经转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学科的更具科学性和时代性教育内涵的教学体系。同时从基本的环境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转变成以人文科学为中心的可行性化的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科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绿色课堂
绿色课堂是在绿色教育下产生的。1997年,叶澜教授提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观点,绿色课堂的雏形形成。之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绿色教育”的本质是“人类智力的开发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同时,也要提高人文素质。2017年9月8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教育改革只有进入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
绿色课堂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具体要求是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对于课堂中的主客观因素都要做到统筹兼顾。首先让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生命中重要组成的一部分,这样师生在学习和教学中能真正做到是课堂的主人,既学习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师生之间的融洽性得到了很好的促进。其次,绿色课堂的价值也是体现对人的关注,把学生当成主体,注重对学生的关怀,唤醒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最后,绿色课堂应回归到对师生集体价值的体现。绿色课堂实现了师生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是对传统意义上教学质的改变。其不仅仅追求是课堂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对师生、对教育的价值体现,从而使得知识从科学的表面回归到生命之中。教育的目的才能真正实现。
三、 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问题
(一)时代发展教育观念缺失
现阶段,由于人们对科学技术认识的片面性以及传统教学思维,大多数人对知识的概念还停留在20世纪“知识分子”阶段的认知。以为识字就是有知识,殊不知,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读书识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对日常生活的需要。比如现在,大家出行、购物等都需要电子产品的支持,传统的零售行业也被线上销售不断冲击,信息技术的应用如微信、QQ等网络工具方便大家的联系。因此,传统的书本文化对于现代文明的融合的确存在极大的沟壑。而在教育方面,大多数学校、老师、家长虽然认为学生的发展不能止步于课本上的知识,要注重对学生的多方面发展的培养,但是对信息技术的重视没有到位。例如,现在多数家长选择让孩子学习舞蹈、乐器、音乐等技能来促进孩子的成长,其方式虽然能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但是对其适应新时代下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会产生一部分科學技术的盲区,只知其果不知其因也是科技信息时代的“文盲”。学生由于年龄小,对社会认知的基础不够多,因此对信息技术的概念也是十分模糊。
(二)学校可持续发展理念偏移
大部分教学单位认为,把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放在第一位是首要的任务,因此,会在偶然间忽略学生其他技能的学习。在学校,有很多课程并不能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进行。例如,一些文体课、微机课、书法课等,虽然在教学任务上是安排到教学计划中去,但是某些学校因为学校条件的局限性并不能很好地开展这些课程。而有些学校甚至以教学升学为目的,私自把学生的文体课变成“自习课”“文化课”。
(三)师生课堂生命力不足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师依然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灌输式的授课方式。此教学方式虽然能较为详细地把知识传递给同学们,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动手实践得到的知识不足以支撑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把握,对于课堂氛围来说会较大程度地压抑住课堂的活跃成分,教课缺少趣味性,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被压制,因此会对学生产生极不利的影响。以上可知,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今教育的要求,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得到发展是教育最大的弊端。正是因为这些课堂教育问题的存在,为绿色课堂理念和实践提供了客观的现实依据,因此,推行绿色课堂很具有合理性的,绿色课堂的实践价值才有了立足之地。
四、 基于绿色课堂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构建
(一)树立可持续性发展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后备军,要想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首先要解放思想。首先,学校、老师、家长的教育观念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考试升学方面的考虑,要把目光放久远,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