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要素在小语课堂落地生根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王丽雪
摘 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将语文要素分解成若干知识点或能力训练点,分布并体现在每个单元导语、每一篇课文的课后练习、语文园地等栏目中。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语文要素为指引,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循序渐进地落实语文要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语文要素;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要素是统编教材的编写骨架,是编者按照《课标》学段目标与内容的要求相对应分布在各册教材里的训练要素,呈螺旋式递进,指向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策略、语文学习习惯等,是学生阅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基于此,筆者根据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和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教学实例,探讨如何让语文要素在小学语文课堂落地生根。
一、 理清梯度序列 把握语文要素
统编语文教材单元篇章页的语文要素是本单元语文教学的训练点,为教师准确把握单元教学重点、落实教学目标提供了凭借和参照。教师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时要从统整的角度展开,将要素细化在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里,并通过有层次、有梯度的教与学,稳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比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走进外国文学名著”为人文主题,编排了三篇经典的外国文学名著,设置了三个语文要素。笔者教学这单元时,紧扣单元要素整体构建,根据不同文本特质与单元要素之间的关联,展开多角度、多层次递进式的教学思路,统整细化单元落实语文要素的具体策略(详见下表),为有效落实语文要素提供保障。
教师只有强化梳理单元要素的理念,才能清晰地把握单元教学要点,为后续每一课指明教学方向,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借助课后习题 落实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的落实要依附于练习。课后习题编排的内容着眼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理解与交流、积累与运用、拓展与实践”三个维度设计,是编者根据课文特质编排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和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编者意图,借助课后习题,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分步教学,落实语文要素。
例如,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的课后练习第三题:“下面的句子描写了李大钊的外貌、神态和言行,读一读,再找出类似的句子体会他的品格。”显然,这是编者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而设计的专项训练。所以,笔者进行这样的教学:
首先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带着“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李大钊?”这一核心问题深入思考,找出文中描写李大钊的外貌、神态和言行的句子谈谈体会。在交流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比较阅读文本中的三处对比:一是与自己的前后对比。被捕前,父亲烧书籍文件时对“我”提出的问题的严肃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二是与亲友对比。亲友劝说父亲离开北京,而父亲却坚定地拒绝,亲友与父亲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三是与敌人对比。敌人的凶恶残暴言行与父亲的沉稳严峻态度,法官的怒气冲冲与父亲的安定沉着,正反面人物形象形成对比。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比,李大钊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形象巍然屹立。
这一教学活动设计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使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而且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习得了写作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每一课的课后习题是我们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主要依托,但有的课文课后习题没有涵盖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文本特质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教学前,首先要关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将课文与单元要素相勾连,确定课文的教学重点。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少年闰土》一文是鲁迅写于白话文初创时期,当时的语言表达与现在的语言表达有差异,学生真正读懂课文有困难。“借助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也就成为本文必要的一种阅读策略。然而,本课的课后习题却没有相关的渗透。因此,我们教学这一课时要紧扣单元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展开,做了如下设计:
1. 课前让学生借助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预习课文,培养借助相关资料学习语文的习惯。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既丰富了学生对鲁迅的认识了解,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学习的时空距离。2. 上课伊始借助单元导语资料及交流课前预习的其他资料,初识鲁迅。3. 借助课文注释、字典词典及相关图片文字介绍等相关资料,理解文中半文半白的语句的意思。4. 借助课文插图资料感知闰土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形象,图文结合背诵第一自然段。5. 借助小说原文《故乡》“再见闰土”片段资料,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并结合相关创作背景的文字资料,让学生感悟当时的社会背景,较为深刻理解鲁迅的思想感情。6. 课后延伸阅读原文《故乡》。
由此既达成了人文主题教学从初识鲁迅到“走近鲁迅”,又使学生掌握了这一语文要素,实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 巧用语文园地 强化语文要素
统编教材语文天地的“交流平台”的教学内容是对单元语言现象、语文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的梳理、总结和巩固。一般都聚焦学习方法,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强化、迁移运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凸显了单元语文要素,以《穷人》为例,总结了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三个基本维度与方法。笔者引导学生这样展开交流:
(一)提出话题
本单元的三篇小说都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交流方法
你在阅读小说时,一般会怎样理解人物形象呢?
(三)交流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