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的研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欧淑鸿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改革开放政策也深入落实到实践中,教育事业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伴随着教育需求的旺盛,家庭教育的效果已然成为目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农村家庭的教育更是我国农村文化需求最为迫切的突破口。然而,农村地区经济落后、文化教育事业不完善、传统思想的束缚,,造成了一系列的家长自身文化素养不高无法进行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以及生活压力的重负等等问题,都对农村小学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产生了很大的阻碍。因此,本文旨在使我国农村教育体制更加完善、使教育与家庭完美融合等,我们立足实际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可借鉴性思路。
关键词:农村;低年级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根据研究,我国农村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文化素养低、学习习惯差、自主管理能力低下、沉迷电子游戏以及人格发展不健全等等严重问题,究其原因,这与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活动密切相关。本文就是通过研究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发现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此来加大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使得家长能够采取科学合理的农村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最终促进学生们更加全面的人格發展、营造出更浓郁的家庭教育氛围以及加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教育的有机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一、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一)农村家庭教育普遍缺失
当前,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发展进程也随之不断地推进,而城市化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但另一方面却使得农村的土地资源大量减少,更加恶化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局面,使得我国的城乡差距进一步地被拉大。在这一背景下,农村青壮年群体在农村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少,他们或多或少被迫背井离乡出门打工,以此获得更加多的经济收入来养家糊口,这样一来当前我国农村中出现了两个特殊的群体,即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由于爸爸妈妈都出门打工去了,他们的孩子要不是和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要不就是轮流寄养到其他亲戚中,甚至有的孩子是处在独自生活的状态下。
首先,在隔代教育的这一方式下,孩子们无法从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身上收获到子女对爸爸妈妈的情感诉求,而且甚至还要背负着照顾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重担,这对于正处在情感、身体以及人格形成与健全的关键时期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扼杀了他们的健全发展的机会。他们一方面缺少父母的陪伴以及言传身教,一方面又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存在着巨大的年龄代沟、文化差异、生活习惯差异、教育观念差异、性格特征差异等等无法弥合的问题,使得他们中的部分人形成了很多严重的不良习惯以及不健全的人格。
其次,有的父母为了照顾孩子,采取了留下父母中的任意一方留守家中照顾孩子的模式。这种教育模式虽然较之前的教育模式更加合理稳当,但是在长期的实践证明下,我们会发现其背后存在着巨大的隐患。因为只有妈妈或只有爸爸的家庭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培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父母双方本身就会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同互补的效果,再加上距离和时间的消磨,夫妻二人的交流与理解都会下降,在长期的恶性循环下,最终往往会落得离异的后果。从这些方面看,父母感情淡化以及孩子缺少一方的陪伴,最终还是会导致农村家庭教育的不完善不合理,影响孩子们的人格健全发展。
(二)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由于中国五千多年以来的传统思想观念的深刻影响,我们或多或少都接受了这种思想的灌输,即使当前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接收到了多元开放的文明,但是依然还有部分人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封闭落后的农村更是如此。我国传统思想体制中,存在着重男轻女、三纲五常等观念,在这一男权主义的体制中,女性被迫赋予了相夫教子的贤妻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都造成了对我国妇女身心的极大束缚与精神压迫。她们被社会道德观念所束缚着,必须履行教育子女的责任,而男性却往往不必承担。在这一传统思想的教化下,母亲在家庭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母亲自身德才兼备,那么世人认为她肯定可以教育出同样德才兼备的子女后代,而假使母亲并不贤能,那么其后代子孙必定不优秀,其家族必定会走向衰落。因此,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人们的脑海里普遍存在着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观念,一方面女性不会得到跟男性一样的平等的教育机会,使得她们日后为人母后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进行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男性获得了教育免责的特权,母亲是教育孩子的主要承担者,这都使他们的下一代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不能得到有效地开展。
(三)淡泊的家庭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式不多元化
除上述两个问题之外,我们还发现了农村普遍存在着错误的教育理念。部分家长只是单纯地认为孩子们的教育活动应该是在学校里进行的,教师是负责孩子们的教育责任的全部承担者,而自己不必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教育活动。而正是在这一误区的引导下,农村的家长们总是忽视对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以及对家庭教育氛围的培养,自己不做好表率来进行言传身教。除此之外,农村家长们也存在着只过分关注孩子们的考试成绩,不关注其能力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健全,在这种畸形的教育理念下,孩子们存在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导致他们的人格并不健全,性格存在着大量的缺陷,甚至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都很低下,使得他们即使进入社会也不能很好地生存下去,最终导致了部分学生抑郁自杀的现象频繁发生。
二、 改善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的措施
(一)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
我们需要让家长们树立起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世界观与方法论,使在农村的家长们能够有思路来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国家和社会要加强对家长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当前兴起的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来营造一个浓郁的家庭教育氛围,从精神领域上加强农村家长们对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关注。目的就是让家长们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所能产生的重要意义,发挥自己的言传身教作用,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为孩子们的健全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