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小学场景再现式习作教学探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傅春莺
摘要: 跟着时代发展的步伐,作文教学也应在数字化的大环境中不断地发生变革,对于小学生而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再现场景式这种习作教学能调动小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收集、积累素材,习作教学时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再现场景,引导学生全方位细致地观察与感悟,对习作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想写、乐写、会写。
关键词: 数字化;网络;场景再现;指导;习作
这是一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的遍布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和网络息息相关,教育教学工作也随着网络、信息工程的普及而发生着变革,随着班班通走进每一个教室,随着电脑、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作文教学在数字化的大环境下,也应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网络,让习作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規律,上好每一堂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数字化背景下小学场景式习作教学的探索研究,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观察、认知和想象,引导学生轻松写作,爱上写作,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让学生乐写、想写、能写。
一、 场景再现式习作教学,让学生兴趣盎然地乐于习作
现在的作文教学大部分老师还是习惯一支粉笔,一张嘴,对于每篇作文的指导常常讲得眉飞色舞,但是学生常常听得是一知半解,即便听懂了该怎么写,可是拿起笔来还是脑子空空,根本不知道要写些什么,如何写得生动具体。作文依旧成为学生最头疼的作业,许多同学谈文色变。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对于习作的兴趣,充分发挥和利用网络作用进行的场景再现式习作教学,能利用时代的数字化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将场景以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还原场景,指导习作教学,使作文回归生活,回归学生表达的内心需求,以实现习作教学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从而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增强学生的习作动力,使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构建先进、实用、高效的语文课堂。
二、 场景再现式习作教学,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源清泉
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在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变化无穷,只要留心观察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2019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数字化背景下的场景式习作教学关注的是习作和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体验生活,记录生活,丰富习作的素材,因为自己亲自参与了,就有向别人倾诉的欲望,再请家长有意识地用数字化产品记录下过程,写作时再现场景,就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了。比如现在的学生娇生惯养的比较多,家务劳动参与的少,鼓励学生帮助家长做些家务,既是分担了家长的负担,又让孩子在劳动中有亲身的参与,有亲身的体会,为写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学《今天我下厨》这篇习作就要求学生问一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看他们最爱吃什么菜,挑一样不太难做的菜,在大人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做下来。做完后和家人一起品尝,了解他们的感受。在做菜过程中请家长用手机拍下孩子学做菜的过程,发至班级微信群,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场景再现材料进行指导,学生可以结合场景再现兴致勃勃地交流过程和感受。
生活多姿多彩,事物多彩万千,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生活的观察,让学生成为一个留心者,迈开步子,带上双眼,当然还要请家长一同带上手机或相机。由于游览时间的有限,观察时一定会有所疏忽,这时边看边用手机或相机拍摄下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视频,录下一段段声音。既可以留下纪念,更可以为写作的场景再现留下丰富的生活素材。
三、 场景再现式习作教学,让学生轻松高效地完成习作
(一)通过视频指导习作
活动类的习作,很多语文老师都会结合开展过的活动进行指导,但很多孩子在回忆活动时由于现场只顾得上兴奋,所以印象最深的就是记住了当时的结果,对于过程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环境都没有留心,这就要求老师做个有心人,在活动时有目的地拍摄活动的过程,在作文指导时就可以再现活动过程,便于指导。比如,一年一度的校运会,每年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在活动结束时写一篇文章,但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写时只是简单地列举比赛的项目和比赛的名次,写得没重点又不具体,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拍摄当时比赛的场景,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再现当时活动的视频,让学生边回忆边观察当时的情景,再引导学生有重点反复观看一至两个项目的视频,观察当时周围观众的反应,选手的动作、神态,裁判的动作、神态等。第一次播放学生还是会重点关注结果,但随着老师的引导,加上视频的多次播放,学生对细节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写起来就能做到生动具体,有画面感了。
(二)通过图片指导习作
对于事物的观察学生往往不能做到细致有条理,老师布置学生去观察,但学生观察后印象却不深,回到课堂又是模糊的印象。为了能有目的,有重点地细致观察,图片的再现就是一种很好的可以停留的方式。比如要求学生写一种植物,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达到观察的目的,我找来一盆月季花,细致地拍这盆月季的株、干、枝、叶、花,再引导通过图片的再现,指导学生按顺序地用心观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知道了要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接着再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植物来观察、描写,学生就得心应手了。
(三)通过声音指导习作
生活中的声音无处不在,作文要做到有声有色,但是对于声音的感知除了人物的语言外,其他声音孩子们关注的不多,为了引导学生能将生活中的声音巧妙地写进作文,可以借助网络播放各种声音,让学生感受,并引导学生将象声词写进自己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