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物理中考复习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成志凯
摘 要:中考物理复习,是整个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总复习不仅是对初中物理知识的全面总结与梳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整合与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过程,需要进行重点关注。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考物理;复习
初中物理的知识内容非常多,而复习的时间较短,因此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中考成绩,只有采取有效的复习策略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首先需要注重知识积累,夯实学习基础。其次,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过程当中,要重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重点讲解难题。同时也需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地巩固物理课堂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最后,需要加强学生的课后习题练习,不断地提升学生物理解题能力。
一、 注重知识积累,夯实学习基础
通过问题式教学夯实学习基础,积累知识。首先,教师能够通过探索物理学的发展历程进行物理教学。物理学的发展是由无数的科学家进行对自然、对社会的探索研究成果的见证。从中可以看到人类社会的变化和对科学认识的不断完善。伽利略曾经说过,科学的真正意义并不存在于积累着厚厚灰尘的书中,而应该在实验或是由实验为指导的理论中去寻找。因此,教师向学生传播的不仅是简单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提升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主动探索物理的发展历程,推动物理学的进步,注重知识的积累,深化拓展学习方向,例如教师可以在通过学习运动和力的问题时,结合具体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提出相关问题,比如说牛顿当时提出这个概念的思考探索、牛顿关于力的理论还有哪些、多种运动的方式比较等等。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可以带着问题进行有具体性、针对性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预习方式,为后续的自主复习提供学习方法。可以科学地评价科学家或者是科学理论,运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理论背景的探索,在对科学家进行评价时,能够根据客观事实理论,而不仅仅是他人比如说老师的个人因素决定,這样才能全面地得出结论,全方位地对理论进行理解。以亚里士多德为例,大多数人认为他的存在没有太大意义,但其实不然,因为他的存在,才能够推动牛顿等科学家对力的深思,并推理出科学的理论成果。通过思想的了解可以知道,亚里士多德是一名优秀的思想家,无论他的观点是否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但可以看出他的思想观念一直都在影响着世人,因此,在物理的教学课堂中,可以根据他的思想观点进行客观的评价,不仅有助于后续的物理教学内容学习,更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开放包容的学习态度,这就是在核心素养下,能够帮助物理复习的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巩固基础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要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不断积累知识,对基础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只有亲身实践了所学的内容,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如果仍旧沿用传统教学观念,将物理知识进行生搬硬套的教学,用抽象的方式进行展示,会减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并且不能够满足改革后的学习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提供创新和实验的平台,推动学生根据实验的探究,在自主学习中了解知识的发展规律,将抽象的知识进行生动的研究表达,
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电路的设计时,应加强实践,为学生准备可实验用的零件,组织他们进行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研究,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此外,也可以根据家里的废旧电器进行电路观察,促使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
二、 重视实验教学,突破知识重难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才能够符合素质的要求,培养学生实操能力,以兴趣为导向,开展更高水准的学习活动,例如在进行研究光线传播的内容中,老师可以通过硬币和纸杯还有水的结合进行实践操作,让同学进行观察研究并且重复此实验操作进行理论的研究分析。同样的研究,教师在授课前先准备好一块纸板,并在纸板上穿两个距离在两毫米之内的小孔,将针放置在纸板背后,让学生观察小孔,可以得到实验的结果,再在小孔的附近增加另外一个小口,再进行观察,可以发现,通过孔的数量增加,针的数量也在增加让学生对光的直射和折射的原理进行区分和认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习课堂效果。通过自主实验的方式,解决物理知识的重难点,为后续的物理复习打下基础。
三、 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学习内容
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将生活实际与物理知识内容相联系,让学生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这也是当下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之一,生活元素不断地融入物理教学的实践过程当中,可以使得生活当中的各类教学资源得到更好的发现和使用。比如,在进行物理的热传导内容教学时,教师准备好酒精灯,让学生对铅笔头加热,这时学生可以发现只有笔芯的一端会发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古时候人们举着火把会不会感觉到发热呢?以这个问题作为铺垫,引导学生对于优良导体以及不良导体进行研究与分析。结合生活实际,对热传导进行讲解,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在生活当中也能够积极地发现物理问题,并且将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学生的相关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是需要重视的,这同时也是学生以后的生活学习中的必备素质之一。比如在讲解摩擦力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具体地来说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对木块进行快速拉动,并且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对这类问题进行思考,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木块怎样产生摩擦力?也就不断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力,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摩擦力与拉力的关系。之后再用弹簧测力计对木块所受的摩擦力进行测量。让初中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各项影响因素,从而在生活当中也能够对物体直线运动及摩擦力进行观察与分析。通过生活当中的各项观察与分析,巩固物理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