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的策略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彭有文
摘 要:高中数学微课既可分为同步课和复习课,又可分为数学概念、原理以及解题教学微课,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但共同点是短小精悍、指向明确、个性化、碎片化等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的策略有充分体现以学为主;发展视频微课,共享学习资源;走出时长误区,分隔学习节点;服务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整合入翻转课堂教学环节;不忘初心,减轻高中生学习数学的认知成本;学生也可以制作高中数学微课。
关键词:高中教学;数学教学;微课
近年来,我国微课快速发展,资源量大大提高,但是有些高中数学的微课偏离了高中数学微课的初衷、内涵和特质,不能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一、 高中数学中微课的意义
(一)微课的提出与含义
2008年,美学者戴维·彭罗斯正式提出微课的概念。我国率先推动微课发展的教研员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我国学者的研究和教师的实践渐渐地丰满了微课的含义、形式和目的,但总的来说,微课的主要载体是短小精悍的视频,内容针对特定的知识点,应用时机灵活,能够促进学习的个性化、碎片化和移动化。组成上,微课包含学习视频或软件、配套课件、学习的基础资源与延伸建议、学案教案,它们可以由一串问题组成。
(二)高中数学中微课的特点
高中数学课中有同步课和复习课,高中数学的微课也可按此分类。两种微课都继承了其上位概念的特质,如主题鲜明,指向明确;时长短,支持移动、碎片化学习;资源丰富等等。但又有不同:高中数学教材同步性微课的目标在于同步学习课本知识,并个性化地解决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下”的现状,是一种“互联网+生境”的“自然分材教学”实践。按内容细分,教材同步性微课中有数学概念、原理(命题)和解题教学同步微课;按运用时机又有课前、课中、课后之分。复习微课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在课前复习熟悉复习内容,查漏补缺,系统梳理,微课中的互动题正误情况能用于教师备课和课堂分組,比起传统复习课更有针对性、自主性和发展性。
(三)高中数学中微课的作用
微课的作用因其应用情境而不同,一则“流川枫灌篮”微课可以讲解动漫制作,也可以在语文写作中讲解真实时间与叙事时间的不同。仅论高中数学微课也是如此,虽然各种微课在弥补单纯的课堂教学不足的方面是相同的,但是弥补的具体方向各不相同。在课前,微课可以串联零散的知识,帮助学生整合理解琐碎的数学知识点;或以形象的方式预习抽象难懂的内容,减轻课堂教学的负担。在课中,特定主题的微课可以在教师提问和学生讨论后总结回答,成为课堂互动的一部分,吸引学生的兴致;或者播放解题辅导微课,教师可以专心观察学生反应,随时暂停讨论难点,最后再回放,从而突破难题;又或者只是简单地给学生换换授课风格,以新鲜感吸引学生。课后微课亦可总结知识点间的关联,但较课前更为深入;还可以补充课上没有时间讲授的拓展习题,或者答复学生中可能存在的疑难,让学生按需取用,从而实现个性化分层教学。
二、 高中数学中运用微课的策略
(一)用微课讲解考试错题
一次期中考试中,某校数学最后一道综合性大题仅有20%的学生做对,说明学生普遍没有掌握该知识点。数学教学组的教师集体讨论后,决定录制微课来给本校学生讲解这道题目中涉及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家中播放、观看微课,并结合教材来根据自身掌握情况自学,然后完成针对微课中涉及的知识点的测试题。这样,到了课上讲评试卷时,数学教师不必再占用课堂时间来复习、梳理全部知识点,而是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讲评测试题中发现的问题。接着,数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完成试卷中的最后一道大题,然后再次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了。学生们展示的间隙,数学教师可以点评,全部小组展示结束后,数学教师就可以做课堂小结了。考试后的试卷讲评,原本是非常耗费时间的。而这种针对自己学校学生考试情况制作的微课,不同于直接从网上下载的视频资源,针对性更强,将计划要讲的30%到50%的内容留给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了,从而节约了课堂时间,可以更深入地组织小组合作、班级展示。
(二)控制每一则微课视频的容量
微课视频非常短,几乎不可能超过10分钟,一般在5分钟左右。如果高中教师在录制微课视频时,仍然想面面俱到地塞进整堂课的内容,效果只会非常“赶”,重点、难点不突出。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录制微课,必须控制每一则微课视频的容量,这样才能保证微课视频的质量。所以,录制单个微课前,高中数学教师首先要规划一系列微课,规划每个“课时”的内容(每则视频的重点、应用场景)、设计单个微课、编写教案,最后才开始录制。一个系列的微课中,可以分为课前自主预习、课堂疑难突破、课后复习反思几种,不同种类微课的重点、深浅也必然有所差别。因此,虽然单个的微课是不完整的,一系列的微课就能相辅相成地完成一次高中数学教学了。
(三)用本校案例微课培训数学教师
不是只有学生才能看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师的培训中,微课也能发挥作用。上海市普陀区某外国语高中,就是把微课用到了日常教师管理中,利用微课来培训教师的。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出现的小问题、小现象都被录制成了三段式结构的微课,即演示故事、揭示理论、启示教学,在培训教师时播出,来引起高中教师的共鸣。这种形式的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师的培训中,能发挥很多作用,例如“让学生上讲台”的微课,可以让高中数学教师看到鼓励高中生上讲台表达自我的好处;“把握上课的度”微课,,可以说明为什么高中数学教师不应当拖堂。
(四)服务于学生的主动学习
微课的理想使用情景是,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有了困惑节点、疑难问题,自发地寻求解法,带着目的来找微课,从而解决数学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困惑节点。因此,微课不是课,而是一种服务于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其学习内容、学习时间都应可连通,并采用问题串作为导向,和非线性的结构,不需要“上节课学了什么”“下节课预告”之类的黏附语,或者面面俱到的导入、授课、答疑、检测、反馈的烦琐步骤。其标题应容易检索,确切地反映视频讲解针对的内容。这样的微课才适合高中生在互联网上漫游式地学习数学,并能适应学习基础不同的学习群体和课堂内外的学习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