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陈香兰
摘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一剂良药,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要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爱好,增加有效阅读量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语文阅读品位的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文学鉴赏能力单纯依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创造各种学生感兴趣的课外阅读活动,给学生营造阅读的良好氛围,并在活动中与同学间互相交流、分享阅读感悟,,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对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升也有促进作用。因而,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问题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要达到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的阅读效果是值得小学语文一线教师深究的关键。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意义,并提出了几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
一、 前言
閱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从课内外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单纯地依靠课内语文阅读已经不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学生阅读习惯难以形成的关键主要于教师未能完全实现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转化,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阻碍了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教师需要革新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意在课内阅读中加深学生理解,增加知识积累,激发探求知识的热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自由选择空间,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实现课内课外阅读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阅读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水平
小学生由于年龄及阅读经验方面的局限性,对于阅读有生僻字词的还需要有拼音帮助的条件下,学生要阅读之前还需要逐字逐句地先熟悉字词,有些没有学过的词语还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如此一来,教师在学生阅读的工作量方面就会加大,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进行挨个指导,造成一些学生觉得阅读难度大,学习课本知识已经很困难了,更别说找一些课外资料来阅读了,这种普遍问题的存在,使得一部分学生对阅读有了一定程度的抵触心理,阅读意愿不强、提不起兴趣来,提升阅读水平就更无从谈起。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在或者联系教材寻找相关阅读素材,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培养起来了,阅读才会有动力。一方面,从课内阅读抓起,寻找与课外阅读的联系,可以解决课内教材收录课文较少的问题,缓解因为课内阅读量的有限而对学生阅读范围的限制,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接触到课堂以外的阅读材料,既满足了学生的阅读需要,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综合素养不仅包括必要的语文识字、写字等基础知识,熟练的阅读和背熟课文内容和古诗,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对一些重点词句的鉴赏能力,这些语文综合素养离不开学生日常丰富的语言积累。因而,提升学生课内外阅读水平,一方面可以在长期的阅读实践积累中更加熟悉课文内容、提升语文文学鉴赏能力,另一方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量变就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此外,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不熟悉的或者模棱两可的词汇,自己搞不清楚准确意思,可以通过询问教师或自己查阅的方式来增加课本之外的语言知识,了解同样的词语在不同场景下的含义不尽相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知识要融会贯通,了解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接触的语文课外知识越多,语言积累的就越丰富,通过参考文章中的行文表达技巧,学生也可以模仿表达以逐步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达到语文素养自我增值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学生日常学习语文就是识字、认字,并课后不断的练习、抄写以达到熟练的目的,熟悉了基本词语之后,教师再来带领学生进行通篇课文的学习,课内的文章其实在学生学习词语的时候就已经对大致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学习每个句子中的词语,更是对课文熟悉了,再到后期学习课内文章难免失去了起初接触的兴趣,而通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寻找和课内文章有关联的课外读物或者课文,可以让学生感觉到阅读的新鲜感,从而不至于重复学习同一篇文章而感到厌烦,在阅读课外文章的同时,又反过来学习课内文章,这样不仅可以扩宽学生的阅读范围,还能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三、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原则
(一)尊重学生主体性
在阅读教学过程当中要适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状态。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篇文章,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见解,而课内外阅读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学生自身选择性的学习活动,也就是学生通过对各类知识的阅读为了能够满足自身学习兴趣,知识探究欲望的需要而进行的自我课外知识拓展的一种学习行为,是学生自我学习主体意识的具体表现。所以在进行课内外阅读衔接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阅读需求,担任一个指挥官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教师在基础上给予学生指导,有意识地为学生推荐教材相关的阅读内容,在阅读学习中尊重学生的选择。
(二)体现德育教育性
传授知识和价值观是教学的核心目标,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知识,开发学生学习能力,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要给学生传输正确的价值观,因而教师在进行课内外阅读教学中,选取的阅读内容要始终注重学生积极进取精神、学生人格素养、人文修养的培养,同时也要挖掘阅读教材当中所渗透的知识进行教学,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在课内外知识阅读的过程当中构建自身丰富的知识体系和情感价值观念,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