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杨超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100期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针对现阶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和学生“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参与课堂、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自主学习;高中化学;创设情境;价值观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素质教育包含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是个人学习和发展所必备的能力;该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还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成长有帮助。
一、 传统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用“满堂灌”、接受学习、题海战术的方式达到应试教育考试的目的。教师把一堂课四十分钟备得非常“充实”,唯恐时间不够用完不成教学任务,甚至还要占用学生的下课时间。教师自己成了一堂课真正的主角,好像只有这样心里才踏实。其实,这样的课堂教学一方面老师教得非常费劲,同时学生学得也很辛苦,而且学习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反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兴趣和信心,教师在不经意间还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二) 学生“接受学习”的观念根深蒂固
师生早已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课上只知道记笔记、被提问,课后主要任务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一天的学习任务就算结束了。学生既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更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自然也不懂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二、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实践
(一)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自主学习提供动力
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因此,老师应多方位、多层次、多途径、多角度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1. 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创设生活情境,才能让学生有真实感和亲切感,才能使学生产生真切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也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高中化学的第一堂课中,跟学生介绍衣、食、住、行、航空航天等生活和科学中的化学。在化学必修1第四章SO2、NO2的教学中,,采取一份学生熟悉的广州几所中学近期的空气质量评估报告作为引入,学生感受到其贴近自己的生活,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近期北京、南京等几大城市“灰霾天气”,并解释“灰霾天气”的出现是由于人们所关注的“PM2.5”所造成的。PM2.5会携带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废气(包括S、N的氧化物等有毒物质),直接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中,危害人体的健康。由于这种引入情境的创设涉及学生所关注的,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容易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2. 创设实验研究情境,引导学生动手自主探究
比如,在“氯水的漂白性”教学中,教师演示氯水使红色纸条褪色,此时学生好奇的心理早就冒出了“为什么?到底是什么物质导致红色纸条褪色?”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动手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分析氯水成分,学生不难提出四种假设:a. Cl2使得红色纸条褪色;b. H2O使得红色纸条褪色;c. HCl使得红色纸条褪色;d. HClO使得红色纸条褪色。并由学生讨论设计验证方案:a. 把干燥的红色纸条放入装有Cl2的集气瓶中;b. 把红色纸条放入水中;c. 把红色纸条放入盐酸中;d. 把红色纸条放入氯水中。最终由学生推出:氯水中仅有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
在这个教学片段的设计中,教师合理地为学生创设实验研究情境,使实验探究成为学生突破重、难点的途径和方法。
(二) 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化学的魅力和价值
第一堂化学课上,教师提问:“你对化学有什么认识?”很快有学生回答:“三聚氰胺、环境污染、瘦肉精、防腐剂……”,也许由于受网络、电视等的影响,学生使用了很多的贬义词。因此在教学中,老师非常有必要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和全方位的视野,使他们体会化学对个人生活、对社会发展、对自然的重大意义,从而关注思考与化学息息相关的各类型社会问题。
比如,在卤族元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加碘食盐”的作用,并及时灌输不是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有害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关注健康,热爱生活。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在一次学生组织的“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团队活动中,学生已经能把已学的化学知识渗透到自己的观点里。有的学生说起:“塑料制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废弃塑料的不当处理却给地球的自然环境带来沉重的生态压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能够多次使用的环保袋等等”。还有的学生谈道:“废弃电池中含有很多有毒物质,我们不应该随意丢弃,而要加强垃圾的分类意识以及废物利用”。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不能在享受工业发展给生活便利的同时,一味地抱怨其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而要正确评价化学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长远的角度来说,需要避免环境污染,增强环保观念,要解决这些源于化学的问题,终究还是离不开化学。另外教师应及时表揚学生对于环境的关注,鼓励学生学好知识,为环境污染的治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是有价值的,为今后自主学习化学知识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三) 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体会自主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信任学生,时间方面要适当留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各个环节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