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孟颖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101期
摘 要:在目前的教育中,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音乐方面出现的教学方式也在这样的重视下变得愈加多了。体态律动的运用就是其中之一,在开展音乐课堂教学的时候加入一些体态因素,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韵律,还能让课堂变得更具活力,所谓一举两得。本文主要针对体态律动在音乐课堂中运用的作用、方式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做了相关的研究,旨在让音乐课堂在体态律动的加入下变得更加高效,让学生对授课的音乐曲目更加熟悉。
关键词:体态;音乐;韵律;结合
所谓体态律动,就是身体随着音乐一起摆动,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学生在体态律动的驱使下就能够让自己的身体随着课堂上所教授的音乐一起律动,继而对所学习的音乐产生更深一层次的理解,为接下来的音乐学习做好准备。其次,在结合体态律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课堂气氛也能够随着变得更加活跃,让教师的教学更加顺利。下面是笔者对于体态律动与音乐教学相结合的一些相关的研究以及看法:
一、 在学习音乐阶段结合体态律动的优势
笔者认为,在开展音乐课堂教学的时候如果能够加入体态律动的相关教学因素,主要是可以对以下几个方面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首先,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有目的性地运用一些体态律动,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后期的综合发展中产生的一些积极影响比如说对音乐的敏感度以及对思维以及肢体动作的结合上。
其次,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方面,通过体态律动的运用,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也更加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学生的学习欲望自然也就能够在这样的兴趣点上得到激发,继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注意力更加集中,提升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而因为小学生正处于一种爱玩爱闹的年纪,如果让他们老老实实地在教室内进行音乐的教学,显然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甚至还会让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一些厌恶的情绪,对未来的发展产生阻碍。而在音乐课堂上加入体态律动进行教学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也恰恰说明了体态律动在音乐课堂中运用的优势所在。
最后,在音乐课堂上进行体态律动教学还能够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以小学生目前的水平,对于一些音乐旋律或者歌词,并不能达到完全理解的地步。因此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教师就需要想办法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继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具表现力。而体态律动的运用则可以很好地将音乐中的一些内涵用肢体动作的表现方式让学生“看到”,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就能够用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理解一些音乐中相对而言抽象的东西,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内涵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在音乐上所得到的启发也会更多,对音乐产生兴趣的概率也会有所增大,对学生的音乐学习生涯可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二、 在音乐教学中加入体态律动的方式
(一) 创设情境,有感而发
在开展音乐课堂的时候,如果要加入一些体态元素,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有感而发,自发地随着音乐的节奏产生律动的欲望,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随着音乐节奏摆动四肢。这样的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些动作往往也最能够表达出学生对音乐的主观理解,因为每个人的理解必然都有些不同,所以在进行体态律动的时候也能够更加清晰地表现出学生的内在思想,对教师的教学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比如说在学习《听,,谁在唱歌》的时候,主要是有两句歌词,分别是“小鸡说话叽叽叽,小鸭说话嘎嘎嘎”两句,但是其中的旋律却比较明显,因此,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随着曲子的播放做一些肢体动作,比如说用自己的小手掌做成鸡和鸭子的嘴巴形状,也就是将手指头捏在一起,随着音乐一开一合。这样既能讓学生根据这样的动作产生想象,对鸡鸭唱歌的样子有一定的理解,此外,在把握音乐旋律方面,学生也能够对这首歌的旋律有更深一层次的把握,继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在这样的与歌词相关的情景的创设下,学生也能够对歌词的旋律更有体会,继而在体态语言上更加能够有感而发,对学生的音乐感的培养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 教师组织,把握机会
教师组织也就是针对某一些歌,教师在教学之前让学生先打一下节拍,或者是在教学期间让学生随着教师一起进行一些体态律动。这样的体态律动主要的策划者还是教师,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也更加倾向于有意识地随着音乐进行一些肢体动作,但是其中也存在细微的学生自主意识的体现,毕竟即使对同一种事物,每个人的体会或多或少还是会有些不同的。
比如说在进行《小鼓响咚咚》的学习的时候,这首歌其实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进行肢体动作的欲望,因此,在这样的教学中,如果想要让教学更具活力,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体态律动的策划。而由于这首歌表现力比较强,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歌词上面,比如说“妹妹睡在小床上”“我的小鼓响咚咚”等等,在唱到这样的句子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表演性的动作插入,比如说唱到“妹妹睡在小床上”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嘘”的动作,或者是将手掌合拢紧贴耳边作睡着状,这样一来,学生对歌词营造的一些情景也能够有一些更深的理解,在处理音乐的节奏方面也能更有感触,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大有裨益。在这首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能够有计划地组织体态律动,在合适的时间把握住机会往往也能够让教学的效率最大化,促进教学的开展。
(三) 设计动作,美化体态
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教师还能够对体态律动的动作进行设计,让学生的动作更加整齐划一并且更加优美,在这样的有意识的规划下,学生也更加能够感受到体态律动的魅力,继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对这样的动作更加憧憬,既能提升学生的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还能够在学习音乐之余让学生的肢体动作变得更加丰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体态律动与音乐教学的结合的时候,还能够对肢体动作进行设计,尽可能地让所教的肢体动作更加优美,也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最好还要更加易于理解,做到这样三点,教师的体态律动与音乐教学的结合也就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让音乐教学也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