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下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谢蓓蓓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101期
摘 要:目前,初中生物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首先从初中学生的特点和初中生物教学的学情出发,表明了小组合作的必要性,然后从小组的组建、小组长的选拔、小组公约的制定、小组激励制度等方面,介绍了小组的建设,最后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详述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小组激励;课堂讨论
当前,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影响学生生物课学习效率。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之下,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快乐学习、有效学习,成为现代初中生物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 小组合作的必要性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已经具备自我探究的能力,在学生进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每当学生找到了答案,他们也会感到异常的开心与满足,同时探索问题的过程也是极其有意思的。对于初中生来说,没有小学生的稚嫩不懂事,也没有高中生禁锢的思维模式,正处于对世界有探索欲和好奇心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不仅对问题的分析、理解和判断能力加强,而且容易接收新事物。他们更乐意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对于任务的探索过程充满兴趣,对于探索结果乐于展示与分享,因此,在初中生物课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符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的。
初中生物课的内容丰富多彩,联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仅限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效果差,更有些涉及人体生理实际问题(如:人的生殖器官睾丸、输精管、卵巢、子宫等以及受精的过程),教师不细讲,学生不好意思听,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差。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探究,可以提高学生互助、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的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依靠小组制度的制约,小组长在组内发挥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同时,通过组间竞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达到学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二、 小组建设的培训
(一) 组建学习小组
依据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科目差异、性别、住校与否等方面的差异,将班级的学生组成8~9个学习小组,使各组之间达到相对平衡。每组5~6人,每人固定组号。观察一段时间后,小组可以适当调整,但不能经常变动,经常变动小组不利于小组的稳定与竞争。
分组的基本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组的目的在于利用学习小组带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后进生,所以,分组时每组内都要有各种层次的学生,而组与组之间应达到相对的均衡,以使得小组竞争相对公平。分组也可以按照学生的意愿将关系比较亲近的学生分在一起,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又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一定不能因为关系亲近就影响学习。
(二) 选拔小组长
组长是小组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在合作学习中具有核心地位。因此,一个组长应该具有以下的要求:带头遵守各项制度,完成组内各项任务,处处维护小组、班级荣誉,起带头、示范作用,能够组织组员开展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督促组员完成学习任务,收发作业,分配小组学习任务,让每一个组员都能有所作为。当然,组长肯定要是组员推选出来的,对小组具有一定的号召力,,能够让组员信服。
(三) 制定小组公约
所有组员应在组长的带领下遵守班级和小组的各项规定,接受组长和组员的帮助,有小组荣誉感。及时完成组长分配的任务,为提高小组的成绩勤问、勤学。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抄袭。上课积极参加小组的交流讨论,认真解答学习问题,积极参与课堂展示,组内成员间要互帮互学。每个组员都要有公平锻炼的机会,轮流完成各项任务,要鼓励和帮助后进同学展示。对组长的不满,及时向班主任汇报,不得以任何理由为借口而不完成或拖延完成老师或组长的要求。
(四) 灵活运用小组积分制度
全班制定一套适合本班的奖惩制度。课堂学习中,要想学生需树立小组意识,老师更应该有小组意识,进行课堂教学或布置任务时,尽量以小组为单位,如:小组PK、小组展示、小组讨论等。教师对小组的活动进行点评与加分、扣分,每月总结一次,然后奖励优胜小组,惩罚落后小组。奖惩不一定要金钱,还可以是劳动、服务……但一定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打压学生的积极性,张弛有度。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地调节小组的积分,多鼓励相对落后的小组,不能让小组积分极端化而导致一些学生失去信心。
三、 小組合作学习在生物课堂中的实际应用
(一) 课前检测
初中生物课平时的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再加之我市的初中生物是中考的考试科目,因此,对学生有一定的知识要求。这种情况下的课前检测可以采用小组PK或小组抢答的方式进行,教师给出5~6题的选择题,学生思考4分钟,然后开始抢答,或者4分钟后每组抽选1名代表上黑板写出答案,答对1题,小组加0.1分。
(二)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预习课本5分钟,然后小组合作讨论,归纳出本节课某一环节的知识要点,形式不拘,可以是演示、对话、画结构简图、思维导图等等,5分钟后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老师可以点评与补充。这种方式利用学生自主学习与展示来呈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避免了教师满堂灌、学生厌于学的情况,完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探索学习。如:在讲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时,小组一起生动地画出了两种细胞的结构简图,然后通过对比学习,深切地清楚了这两种细胞的异同点,并归纳出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在学习反射弧的结构时,小组分工展示膝跳反射,从自身出发,阐述了膝跳反射是如何完成的,同时总结出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在学习人体的结构时,小组选出“模特”,对照模特一一认识各个部分的骨骼组成与骨骼肌的组成,在此过程中,还可以纠正一些同学找错位置或说错名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