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学校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陈秀方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89期
摘 要:山区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山区学校地处偏僻,教育水平具有不可避免的落后性,闭塞的发展环境造成山区孩子的道德与法治意识较为薄弱。在价值观形成的少年时期,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必要性,而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本文将围绕如何推广山区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提出关于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山区学校;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一、 引言
山区学校的素质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而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工作的重点,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标准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完成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方面教学,对学生的性格塑造及其未来发展都有决定性作用。道德与法治不同于教学中的其他科目,具有抽象性及实践性,为达到良好贯彻素质教育的目的,教育者应该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生活相结合,运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实现高效教学。本文将分析山区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现状并提出生活化教学方法。
二、 当前山区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山区学校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缺乏重视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限于地理环境和种种不利因素,山区学校的教育侧重点更多是提升成绩,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通常,在考试中,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知识占比很小,甚至完全缺失了对这些知识的考查。因此学校缺乏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持有消极的态度。这对于学生个人及学生家长都有重要的影响,学校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不乐观看法将导致学生对自身素质修养越来越不重视,甚至部分学生家长也将误会思品教育用处甚微,造成难以改变的恶性循环。
(二) 山区学生个人基础不统一
大部分家长选择将在山区的孩子送往县城或是更发达的城市学校就读,家长自身也前往各地打工谋生。在这种情况下,山区学生大部分为留守儿童,学生生源质量不高,往往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学习积极性较差,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山区留守儿童常年缺乏来自家人的关怀,也缺少了长辈的督促与监督,在学习上的自觉性不高,学习任务完成性较差。此外,山区地处偏僻,基础设施不完善,山区学生的知识面也较为狭窄,教育者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这类思品教育的正常进行有难度。
(三) 山区学校基础设施条件不够健全
山区的基础设施薄弱,并且存在一些问题,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山区受到地理、历史、自然环境等负面条件制约,经济发展水平严重落后,直接导致山区学校基础教学设施的不完善。例如,学校教育设施老旧,缺乏多媒体教学设备,或者多媒体教学设备陈旧,难以正常使用。学校没有基本的图书馆,学生只能从基本的课本上获得知识。
三、 转变教育者的教育观念,重视道德与法治思维养成
教学理念是所有教育活动展开的前提和标准,而生活化教育与过去传统的单向说教教学方式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要想将生活化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发展,教育者需要转变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观念,并且对思品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创新。首先,教育者应引起对素质教育的重视,打破传统成绩为尊的思维方式,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纳入教育方案的重要部分。其次,过去针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方法陈旧,学生往往是以单调的背诵为主,教师课堂讲述方式通常是简单的说教,照本宣科地教导学生,是围绕应试展开的教学,忽视了这门课程本身的学科特色。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学成果,还要注意教学过程,将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力和道德与法治思维作为教学目标,不必一味追求学科成绩的提升,由此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三课“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一课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自身的优缺点进行归纳,并以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作为课程开端引入“發现自己,认识自己”这一课堂,引导学生讲述发现优缺点的过程及感受,如从何种事件中发现自己所具备此类优缺点的,并针对自身的发展情况,讲述优缺点对自身的影响。组织学生以“如何正确认识自己”为话题展开小组讨论,选出各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还可以以自身为例,比如讲述如何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意识与能力。
四、 基于山区情况,开展多种活动
生活化是课堂教学的方法与途径,也是课堂知识教授的目的所在。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上时,应注意践行课程中的知识,教育者需带领学生在生活中对课本内容进行一定实践,巩固和深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教育者应将生活化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和现有客观条件相结合。由于学校地处山区,山区学校基础设施通常不够完善,但山区具有依山傍水,自然环境较为优美的特点,教育者可以以自然为生活化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带领学生体会自然风光的美好,陶冶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道德情操。同时,教育者开展活动时也需注意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一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程度进行调查,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对建设美好祖国的重要意义,体会自然资源急需保护,,形成对自然的爱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搜索新时代祖国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风险等信息,和学生展开讨论,如当前建设美好祖国的阻力主要来源于哪一方面,并根据祖国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或解决方案,从而使学生养成爱护祖国的习惯。
此外,由于山区地理位置偏僻,往往会出现教育资源匮乏,师资稀少等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人数不够导致现有教师一人任多职,课程质量下降,甚至教师辞职的事情时有发生。鉴于山区学校的现状,学校可以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来完成一些目前难以实现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