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王丽燕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87期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起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合适的方法,提高学生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进而使学生具备起一定的语文素养。本文通过对培养学生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方法进行分析,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方法分析
一、 引言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重在强调通过小学语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自主地展开对相应语文知识的学习,使自己获得到相应的语文知识与解答问题的能力,进而语文素养得以形成这个过程。但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忽视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没有兴趣进行自主学习,语文素养难以形成。为改善这一状况,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以为了学生发展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
二、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概念
自主合作性探究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概念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初,相关教学理论与策略则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提出。因为该教学模式能够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提高学科成绩,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方面做出重大贡献,所以教育界将这一教学模式视为主流教学模式,并大力提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采用这一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性探究学习符合国家开展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并且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以往传统课堂教学所具有的单一化、教条化等特征方面,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现如今,教师普遍意识到了自主合作性探究学习这一教学模式所具有的优势,于是将这一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但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性探究学习时,总是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进入到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环节后,总是与小组成员聚在一起,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使得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而教师在观察到这一现象后,会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开展自主合作性探究学习的任务。其实不然,这样的“自主合作性探究学习”只局限与形式上的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不能使课堂教学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对自主合作性探究学习的基本概念进行真正的理解,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基本概念进行灵活运用。
“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习主体,也就是学生需要在正确的学习方式的引导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与选择权。因此在学生进行学习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阶段性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方法检查。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教师则不参与问题的制定;学生能够解答问题,教师则不主动告知解题方法;学生能够自主进行问题的举一反三,教师则不具体提出其他问题。
“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在集体中为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与其他学生一同进行的互助学习。因此,“合作”学习的形式既有小组学习活动,又有个人学习活动。
“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且不依靠教师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实现自身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依据教材课文,为学生创设出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地学习,并给予能力不同的学生以适合各自学习的实践机会,确保每一位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践,具备起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形成一定的学科素养。
三、 培养学生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具体方法
(一)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小学生的思维较为形象化与具体化,教师在对其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引导时,若只对语文知识进行直接地、抽象地讲解,是很难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调动起来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考虑到小学生思维的特点后,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得以加深,进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以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为例,因为很多学生并未亲眼见过刺猬这一种动物,所以难以理解课文中“我”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完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自由讲述有关自己养小动物的故事。小学生大都非常喜爱养小动物,并且在养小动物的过程中曾遇到过许多有意思的事,所以会积极参与到讲故事的活动中来。这时教师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网友拍摄的有关饲养小刺猬的视频,并以图片的形式为学生讲解刺猬的生活习惯等,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我”对刺猬的喜爱之情进行理解。教師为学生创设饲养小动物的情境,并引导学生将饲养小动物的情境以故事的形式进行讲述,有利于调动学生对《带刺的朋友》中所体现的“我”的情感这一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又或者,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因为几乎所有学生都没能去过西沙群岛,所以很多学生并不能准确地理解有关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美的描述究竟美在何处。基于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现自己家乡的美,并将自己家乡美的地方,向教师与其他学生进行讲述。教师在学生进行讲述时,认真倾听学生的讲述,并引导学生对家乡的美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如学生提到家乡因为有一条很清澈的小河,所以家乡很美,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小河里有什么生物很美?河岸上又有什么美的地方?以引导学生发现家乡小河的所有美,发现家乡的美,进而帮助学生创建家乡的美丽情境,使学生准确理解《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有关描写西沙群岛的语句的美,进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二) 激发想象,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
现在的小学生大都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下成长,身边所能遇到的问题被交给父母祖辈解决,因此多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常常处于被动状态,主动性没能得到发挥。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处处帮学生包办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提出,那么创造性学习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具备起一定的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