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核心素养下西藏乡小学教学研究的看法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何红娟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71期
摘 要:教学研究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学校开展好教学对全校教学技师的提高起到决定性作用,而教学研究能开展好要看学校对教学研究的重视度以及投入的人力和物力。
关键词:教学研究;学情;核心素养
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从均衡教育又迎来了素质教育,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办好学校教学,怎样能跟上国家教学改革的新目标,怎样改变教学模式以适应国家对学校和教师新要求,这就要求学校要带好头带动本校的老师去提高,而学校的教学研究开展的好坏是关键。所以学校要明确教学研究的重要性,能在学校中开展一些教研活动,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 为什么需要进行教学研究
我们的教学已由新课程改革走进了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为了把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随后教育部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转化成了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均衡教育,新的教育形式要求我们教育人思考如何做教育、如何做教学、如何做教师?
基于以上原因,学校教育必须要走一条适应新的教学思想、能真正培养学生能力的新的道路,而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必须要进行教学研究——即我们的教研。教学研究要求我们从实践中找出方法,并且是持续的。我们的想法不管你是一流的还是三流的想法,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即刻付诸实施,不断研究,不断调整,最后一定会成功。而在这一过程中最关键是——你想做,因为学校教研必须是一种持续性的常态工作。
所以我认为在教育的不断变革中,在教育教学目标的新要求下,我们西藏的教育特别是教育较落后的西藏乡镇小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这种改变不是一个教师就能完成的,这需要大环境的改变,而西藏信息较闭塞和外界的交流也不多,对乡镇小学的教师来说最直接也是最快的方法就是学校牵头利用学校的资源从教学研究上下功夫带领教师去学习。
二、 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来进行教学研究
(一) 研究新的教学思想
新课程经历了激动兴奋、困惑迷茫、反思务实、追求实效、关注素养五个阶段。新课改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现在已经步入“深水区”,需要我們进入“新常态”,开始“再出发”。核心素养培养阶段需要找准方向,进行精准化改革。关注学生实际获得、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引导改革走向“有感而发”之路。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引下,我们需要研究出一条适合我们本地本校实际的教育思想体系。从而在新教学思想的引领下逐步改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师的教学思想改变了,教师自己的教学方法也就会改变。西藏在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后开始进入到均衡教育,去年我校刚过了均衡教育,下一个目标就是素质教育。而我们的课本这几年都在调整,教材内容也有改变,对学生的要求也在改变。现在要求学生德为先,学校首先培养的是学生的品德,知识以能力培养为主,不是要学生会背就行而是要求学生会用,提高学生素质,要让学生感到在学校学的知识是有用的,让学生有获得感。这也就要求教师教学上随着教学目标的不同而改变。不能抓着自己的老教学经验不放,因为我们的育人模式已经改变了,所以教师要结合新教学目标的不同来进行`课程改变,那教师也就必须有新的教学思想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二) 研究学生的学情
我们所有的教育教学的研究的着眼点是全体学生;落脚点是学生的能力和学生的素养。
我们怎样根据我们自己本地学生的特点,让每个学生参与教育教学,在参与中求得体验,求得发展。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孩子,关注学情,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有取得满意的教学成绩。因为我们的学生也在变,因为大环境在变,特别是最近这几年西藏乡镇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学生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和时间也越来越多,同外界的交流也更多了。例如:我在西藏乡镇小学任教已有25年了,我看到西藏的路越来越多,桥越来越多,路也越来越宽越来越好。乡镇和乡镇之间,县和县之间,省和省之间时间上的距离也越来越短。因为交通方便了,所以我们乡镇的学生出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见的世面也越来越多,我们学生的信息量和以前同年级的学生比也大的多了。
像我以前教学时想举个例子就很难,如火车,内地学生谁没见过,现在西藏有火车了,可内地有高铁有磁悬浮而西藏还没有。教师想给没见过火车的学生讲火车有多长是超过了西藏小学生想象力的,就像内地的学生如果不来西藏也永远不知道西藏的蓝天和白云是怎样的清澈和静谧,这种感觉也只能是亲身体验而无法通过语言和视频影像去想象。给没坐过高铁的西藏小学生讲高铁有多快也是学生所无法理解的,我经常坐的成都到重庆的高铁时速300多公里,我给学生讲过但现在不讲了因为没用,学生不能理解。光靠电影电视的视觉和音像带来的感官的刺激对西藏小学生来说是不足以让学生能想象和理解的,而亲身体验的经历所带来的认同感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也就是我们古人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便的交通让我们西藏乡镇小学生的见识也多了。
现在我们学生的眼界宽阔了,接触的事物也更多了,生活的范围也更广了,脑袋也转的快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就越来越强,教材和学生认知的结合面也越来越大,这样我们教师能给学生举的例子就越来越多,教学活动也就能越来越活,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好学生的学情,也就要求学校要多开展教学研究,组织好老师们继续学习分析学情,在学校的带动下改变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