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政治教学提升政治素养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王冰娟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74期
摘 要: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现阶段的学校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活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课堂教学是教学目标落实的主阵地,只有深入理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并根据所得所感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才能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我们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研究政治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方式,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高中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教学策略;课堂实践
一、 高中政治核心素养与培养现状
核心素养是整合了知识、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因素的綜合性概念,指的是人在面对复杂情境时所需要的能力和品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融合到学科教育之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教育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政治是高中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科目,也是提升学生政治参与能力、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有效手段。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与高中政治课程教学过程结合起来不仅可以给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提供新的课程评价标准,促进高中政治教师对自身教学手段的优化和创新,改变机械、死板的高中政治课程教学现状,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理性意识,提升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但是,由于长期受到错误教育理念的影响,现阶段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培养状况并不到位,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 学生政治学习积极性不高
长期的灌输式教学,使得政治课程教学在学生们心中留下了机械、死板的印象,甚至在某些学生们的心中,政治课程是可以直接与无趣、无聊等词汇画等号的。故学生在学习政治学知识之时往往会带有明显的懈怠情绪,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而当学生们不能参与到政治知识学习与探究过程中去时,政治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自然也就无法实现了。
(二) 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虽然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政治课堂已经成为高中政治老师们共同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自身教学能力和对教育理念理解不到位等因素的限制,现阶段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看似五花八门、热闹非凡,实则徒有其表,根本无法达到深度教学的目的。有的老师因循守旧,将灌输式的教学理念嫁接到新的课程教学方式之上;有的老师生搬硬套,在吸收借鉴新的教学方式之时忽视本班教学实际;还有的老师过度开放,以放羊式的方式展开政治教学,虽然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但却没有给学生们提供有效的指导。而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可能起到促进学生政治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的。
(三) 高考改革带来新的挑战
政治学科是新高考改革中的重点科目,走班、选课等教学制度的实施使得政治课程教学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教学现状,带来了新的教学问题,在处理新问题之时,广大一线教师既没有教学经验可利用,也没有获得直接有效的指导,所以往往会感到迷茫、不知所措,阻碍了高中政治核心素养培养步伐的迈进。
要想提升高中政治课程教学质量,就必须深入分析政治核心素养与政治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构建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教学目标的综合性高中政治课堂。
二、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那么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呢?下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实际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 还原真实情境,培养政治认同
教学情境是学生展开知识学习活动的基本外部情境,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吸引的重要因素。还原真实情境指的是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手段将生活或社会中的情境进行还原,使其为教学内容的讲授服务的教学方法。在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政治学科知识,真正地相信和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因此,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以还原真实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们提升政治认同感。
例如:在教学《当代国际社会》这一单元之时,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认清我国的国际地位,我为学生们组织了一次以“中国为什么能”为议题的主题教学活动。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以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展示了我国航天成就、交通运输成就、经济发展成就等硬实力成就,以及汉语热、中国功夫热、孔子学院等文化软实力成就,并让学生们在对祖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成就的欣赏中分析了祖国成就取得的原因,感受了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还原真实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们真切地看到了祖国的发展壮大,激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升了学生们的政治认同感。
(二) 问题引导教学,培育科学精神
疑问是探究的起源,有问题才会有思考。而要想提升高中生的政治核心素养就要让高中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锻炼学生的学科思维与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形成。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以问题引导的方式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在问题引导下感受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一课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过程中,我问学生们:“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是爱国呢?”“保卫祖国。”“维护祖国的统一。”“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们纷纷答道。“那你们还记得钓鱼岛事件吗?该事件中国人抵制日货、打砸日系车辆的行为是爱国行为吗?”我继续问道。接着,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最终在观点的提出和完善中树立了理性的爱国观念。
在这一课堂知识教学过程中,我以现实问题切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们在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充分调动了自身的情感经验,在观点的表达和问题的争论中理解了民族精神的内核,树立了理性意识,让学生们在今后遇到现实问题之时可以在冷静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