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对比研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王薇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74期
摘 要:诵读诗歌,学生能够体会到古典诗歌里边纯净美好的精神世界,能够窥见古人生活中或质朴或壮丽之美,能够加深自己对生命和世界的理解。所以,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选编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语文版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进行对比,就两版教材古诗词选编的不足与优化,浅谈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语文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对比
背诵唐诗宋词元曲,把读诗培养成一种情趣,潜移默化地从诗歌流动的文字中改变自己,不仅能培养自身的古典文化的修养,还可以拥有更宽广的眼界和胸襟。古诗词作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选编将是教学编纂中的重要问题。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初中生们受到的语文教育中,中华古典文学的影响对学生们的一生都将产生不可轻视的影响,教材的编纂可谓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根基,因此教材中古诗词选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目的和意义。
古诗词的意义在于不断扩大语言的外延,而哲学则是不断限定语言的内涵。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保存了语言的新鲜度,避免那个存在于我们脑子里的“世界”变得单调而干枯。哲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保持着语言的真实性,避免那个存在于我们脑子里的“世界”变得奇幻而扭曲。
归根结底,人类的语言对真实世界的描述总是残缺。所以对于孩子,这些小精灵才刚刚开始认识这个陌生的世界,他们需要迅速培养感悟和描述这个世界的能力——诗歌定是最好的学习工具。到了十几二十岁,对语言的把握已经相对丰满,开始更多地思考和写作,发现自己对世界的描述再次不精准的时候,该是好好读哲学看理论的时候了。
二、 两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对比分析
通过统计两种版本的教材古诗词概况我们不难看出,两个版本的教材中收录的古诗词中有46篇是完全相同的,这其中包含了37篇古诗、8篇词以及三篇散曲(小令)。因此可以总结出,两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在古诗词选编上都具有题材全面、形式种类繁多、体现丰富的民族性、辞藻华丽、多种年代并存这五大特点,这里以前三个特点为例。
(一) 题材全面
纵观古今的文学史,人们对于古诗词题材的划分各执己见,迄今为止也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划分方式。比如河北师范大学的侯刚义就将古诗词的题材分为了划分成了十五种,分别是“赠别诗、田园诗、写景诗、闺情诗、哲理诗、叙事诗、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羁旅行役诗、爱情诗、咏物诗、闲适诗、倘农诗、咏怀诗”。而嚇华、陈国忠更是在《中国诗词鉴赏》中将古诗词划分为了“写景记游、田园风光、羁旅乡愁、人生哲理、咏物抒怀、为政爱国、传统文化、四时节候、亲情、友情、社会民生、品格胸怀、人生事态、游子思妇、爱情婚姻、宫怨闺怨、怀古咏史”这二十种。而我们在这些划分方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语文版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所有古诗词,发现它们可以分为写景(山水田园、山水游记、写景抒情)、送(赠)别、边塞、讽喻、咏史怀古、羁旅行役、亲(爱、友)情、闺怨、哲理、抒志(爱国)、社会民生等十一大类。
不管是语文版还是人教版的初中教材中,对以上十一种古诗词题材均有涉及。并且两种教材中写景题材均占据了较大比例,语文版中有16篇之多,人教版更是达到了23篇。位居第二的便是抒志爱国题材的古诗词,在语文版中占有13篇,人教版收录了15篇。多种多样的题材涉及不仅能够带领学生们徜徉于形态万千的中华古文学的经典世界中,还能引导学生们拉近与古人的距离,让学生在情感丰富的语句中享受,在慷慨激昂的情境中成长。
(二) 形式种类繁多
本篇文章所说的古诗词囊括了古诗、词和散曲,散曲在两种版本的教材中均以小令的形式出现。不同形式的古诗词带给人们美的体验和感受也是不同的。就此我们对两种版本的古诗词形式进行统计。语文版方面:楚辞体(1.47%)、四言古体(4.41%)、五言古体(5.88%)、七言古体(2.94%)、乐府诗(11.76%)、五言绝句(2.94%)、七言绝句(14.71%)、五言律诗(16.18%)、七言律诗(13.24%)、詞(22.06%)、散曲(4.41%);人教版方面:楚辞体(1.04%)、四言古体(4.17%)、五言古体(8.33%)、七言古体(5.21%)、乐府诗(4.17%)、五言绝句(4.17%)、七言绝句(21.88%)、五言律诗(17.71%)、七言律诗(10.42%)、词(18.75%)、散曲(4.17%)。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两版的语文教材都没有涉及排律这一表现形式,在古体诗上囊括了楚辞体、四言古体、五言古体、屯言古体、乐府诗五种。近体诗包括了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这四种。语文版教材中占据比例最大的是词,其次为无言律诗;而人教版中绝句占据的比例最大,其次为词。
(三) 民族性突出
本文所提到的“民族性”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
首先,民族精神突出。两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在选材时比较注重富含民族精神的古诗文,其中伟大的英雄形象任务有许多。比如在《木兰诗》中就塑造了一个替父出征、英姿飒爽的巾帼女英雄;在《过零丁洋》中又描绘出了一名舍生取义、大义凛然的爱国将领形象……这些饱满丰富的形象正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精神文化的最好体现,这些对于学生未来的人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民族文化丰富。两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能体现出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比如包含古代神话传说文化的有《无题》中的“蓬山与青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琼楼玉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烂柯人”等等;包含中华古代官职文化的有《木兰诗》中的“尚书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丞相”等等。
三、 两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的不足与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