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探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傅美玉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74期
摘 要:近年来,高中作文“时评类”作文的比重有所增加,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时评类”文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如何写好“时评类”作文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主要涉及时评的文体特点,以及章法技法,还望能有所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时评;写作指导;文体特点;章法技法;议论空间
在高中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时评类文体的写作,很多学生都遇到了写作上的难题,如何指导学生写出一手好的“时评类”作文成为高中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简要论述了时评文的特点,并且细致地分析了时评文的章法和技法,还望能对高中生时评文的写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 时评的文体特点
时评也可以称作为时政评论,或者是时事评论,时评文是针对现实中当下发生的事件的评论,时评文写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就事论事,,发表观点,这是时评文写作的核心。总的来说,时评文大多取材于当下的新闻报道、时事热点,不过也可以对身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评论。从具体的事件入手,探究原因、性质意义等,或者厘清事实、追寻事实真相。
时评文可以算作是议论文的一种。议论文写作是高中写作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他们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就某一实际发生的事件,发表观点,进行分析和评论。我们可以按照议论文写作的要求来指导学生时评文的写作,要求学生做到:观点新颖、言之有理、论据充分、意义深刻、发人深省。
时评文在构成上要比议论文简单一些,主要由叙事和说理两个部分组成。先简明概要地论述所涉及的事件、人物,使读者明白所论述的事件为何。说理要观点鲜明、论述清晰,不能含糊其词,要鲜明地表明立场和观点。
二、 时文评论的章法技法
(一) 引述事件,简明扼要——扣材是第一要点
时评文是对当下发生的事件的评论,所以时评文在文章开头需要简洁明了地就自己所要评论的事件进行阐述,这是时评文写作的最基本所在,也是展开评论的铺垫。就像是材料作文的引述材料,引——就是引述材料中的内容作为写作的话题,点明问题或揭示论点。它属于“引论”的部分。最好从提出论点的需要出发,抓住材料内容中的关键信息,用寥寥几语,准确、简明地引述。因为材料通常具有不同的形式,根据形式的差异,引述的方式也有所差异,比如叙事性材料,一般文字较多,应采用概述的方式;如果材料是精练的语言,像名人名言、俗语、警句可以进行复述;漫画型的材料要对漫画的内容和寓意进行简要阐述。
对时评而言,我们所论述的事件必须写明它的出处。引,要写在时评文的开头,也就是第一个自然段,紧接着从这个事件中去提取论点。那么从哪些材料中引出中心论点呢?
一件事:比如一起高校女学生深陷套路贷事件可以引出论点“理性消费,提高警惕”。笔者对近年来的各地的高考作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材料作文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其实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为材料中其实已经就事件进行了论述,学生要做的只是读通材料,提炼观点,润色言语,用几句话干净利落地说明事件,引出论点。
一种现象:从“婚丧嫁娶,铺张浪费;逢年过节,大吃大喝”这一现象可以引出论点:“成由节俭败由奢”;从“网络肆意谩骂”引出“网络不是非法之地”等。
(二) 分析原因,透析根源——围绕材料议论的最佳手法
因果分析法,也可以称为探因分析法。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是从因果关系上入手,将论据与论点进行联系。详细地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和行为导致的结果进行追问,追问“为什么”,在追问的过程中不断廓清思路,探寻本质,使认识逐渐深化。
比如,要证明“人要有志向”,列举这样一个时事案例: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1501班同一寝室的4名女生集体保研成功,其中,三人保研武汉大学,一人保研华中科技大学。她们自己这样说道:“当时心里都想着逼自己一把,不给自己留遗憾。”寝室成员黄艳表示,一旦选择了要读研究生,要走保研这条路,就相当于给自己设立了一个目标摆在那里。“而这个目标带来的动力之巨大,我们之前也许并没有想到。”沿着为什么四个都能保研成功的思路,探究其根源,从而证明了“人要立志”这一论点。
这一类分析的手法惯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作为引出探究和剖析事理的文字。因果分析法主要有两点好处:其一,由因到果,使学生始终在围绕材料展开论述,从而不容易出现论点偏离的现象。其二,因果分析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材料作文的思辨性。
(三) 探源本质,哲理思辨延伸拓展议论空间
时评文属于议论文的一种,而从根本上说,议论文的主体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当我们对一个观点进行论证时,我们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一个接一个的追问,帮助我们探究到其本质所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看,事物是存在普遍联系的,因此使用这一方法是论文写作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探究事实经过,分析其中的道理,可以明白得失、真伪。比如,人生哪种事情最令人感到痛苦和害怕呢?是貧困吗?不是,是孤独吗?不是,是死亡吗?也不是。要我说,人生中最痛苦、最害怕的莫过于肩上背负着尚未了结的责任。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即使贫困也能感到快乐;若能安然自处,即使孤身一人也不会感到害怕。死亡是人所必经之事,谁都逃不脱,不去刻意想它,自然也不会感到害怕。人行在世上,便有应该去做的事。这些事不做,该做的事不做,逃脱自身的责任,就会犹如千金巨石压在肩头,世上没有比这更苦的事了。为什么呢?因为事情可以逃脱掉,但责任是逃脱不掉的。(附: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在这一段落中,考生可以引经据典,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对论点进行升华,提升论点的深刻性。
(四) 联系现实,旗帜鲜明——以小见大,广泛涉猎
联系现实部分通常在文章的中间或后半部分;它也可以在整篇文章中使用。高中生写的议论文也可以与整篇文章中的生动例子联系起来,而不与历史产生关联,这是非常少见的;其中大部分都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即在对历史案例进行列举之后,紧接着用现实的案例进行呼应,从而增强论述的说服力和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