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基于认知弹性理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作者:郑红梅 字数:4874  点击:

摘 要:认知弹性理论是针对复杂结构和结构不良知识的习得和迁移而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该理论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这些应用中,学生仍处于一种被动和客体的地位。为发挥大学生作为主体的积极主动性,本文基于认知弹性理论来谈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认知弹性理论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和提高具有适用性,并可以较好的应用。

关键词:认知弹性理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 引言

认知弹性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是美国依利诺斯大学的斯皮罗(Rand J.Sprio)等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针对复杂结构和结构不良知识的习得和迁移而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认知弹性理论提出之后,由于其基本理念与教育教学的内容、应该采取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目标是完全契合的,因此该理论给与教育教学很大的启示,并得到广泛应用,比如认知弹性理论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等,其目的是达到教育教学目标,最终使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从主客体、积极被动的角度上来说,在这种应用中学生仍是处于一个客体被动的角色。是否可以使得学生在认知弹性理论框架下处于一种主体、积极主动地角色,从而摆脱单纯依靠教师的教学设计也能更好达到一定知识的获得和一定能力的提高?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单纯依靠老师的讲解和传授,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基于认知弹性理论来谈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就更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2 认知弹性理论概述

斯皮罗等指出:“所谓认知弹性理论,意指以多种方式同时重建自己的知识,以便对发生根本变化的情景领域作出适应的反应。这既是知识表征方式(超越单一概念维度的多维度表征)的功能,又是作用于心理表征的各种加工过程(不仅是对完形的修复而且是一整套图式的加工过程)的功能。认知弹性理论涉及到三个基本概念:高级学习、随机通达教学和认知弹性超文本”[1]。

1.高级学习(Advanced learning)

斯皮罗等人认为人类的学习是很复杂的,根据复杂程度可以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初级学习主要针对的是结构良好的知识,即是那些条件清晰、学习目标明确的知识。这种学习过于简单化,具有还原倾向。而斯皮罗真正感兴趣的是高级学习。高级学习主要针对的是大量的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条件不清晰,目标不明确。这就要求学习者掌握概念的复杂性和跨越案例的变化性,从而使认知具有灵活性和弹性。但“初级学习给高级学习奠定了基础”[2]。

2.随即通达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斯皮罗等人在探讨了高级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高级学习阶段的教学方式———“随机通达教学”,随机通达教学的核心主张是,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在重新安排的情景下、带着不同目的以及从不同的角度多次进行,以此达到高级知识获得[3]。随机通达教学具有多元知识表征的特征,要求在教学中努力揭示知识内部结构的多种关联性以及与其他知识要素的相互联系,使学生达成对知识的多视角理解[2]。

3.认知弹性超文本(Cognitive Flexibility Hypertexts)

认知弹性超文本是适用于认知弹性理论的理想教学媒介,它是一种按信息之间非线性地存储、组织、管理和浏览的计算机技术,是由节点和表达点之间关系的链组成的网状结构[4],它有助于学习者从多种观点接近概念并建构知识表征,并将知识内容渗透到各种情境中,通过真实多样的情境,刺激个体的感知能力,以克服知识本身的不可见性、抽象性,并且同时增加知识的延展性,更加有助于个体对复杂性问题的理解与掌握。

3 认知弹性理论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适用性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不同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质疑、探索、创造、实践等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 [5]。学习能力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自主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自主确定学习内容的能力、自主选用合适的学习方法的能力、自主控制学习的时间、地点及进度的能力、自主评估学习成果的能力[6]。从自主学习能力的分析来看,认知弹性理论可以对此有较大的启发和应用。

(一)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内容应在结构良好知识基础上注重结构不良知识

大学生在自主学习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时,应在结构良好知识基础之上更注重结构不良知识。结构良好知识只要求重复重现就可,但可以积累更多的知识积累,形成完整知识储备的基础,从而可以更好寻找解决结构不良领域的基点。但仅仅结构不良知识是完全不够的,只有更多的关注结构不良知识和结构不良领域才能真正提高认知弹性,,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应用于实际生活。结构不良知识是指与具体情境之间不存在直接对应关系的知识,这种知识通过常可以应用于多种不同的情境问题, 而一个情境问题的解决也往往需要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而且其应用往往有多种案、途径与标准。而在现实生活和现实世界,结构不良知识和结构不良领域是大量存在的。所以,大学生自主学习应包括更多的结构不良的知识。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应采用高级学习和随机通达的学习方式

大学生在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应主动的选择高级学习方式和随机通达的学习方式。因为在初级学习时,学习过于简单化,只是把所学概念和知识简单再现即可。而高级学习则要求学习者通过知识表征的建构,使认知具有适应不同真实情景的弹性与灵活性,即要求学生把握知识的复杂性,能用获得的知识去分析、思考问题并能在新的情境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即概念的复杂性和案例的变化性。高级阶段的学习涉及的内容是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7]。

大学生自主学习时,要带着不同的学习目标,把同一学习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情景里进行应用,从而揭示概念的复杂性,情景应用的差异性,从而对知识进一步的处理、加工和结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对概念复杂性的深刻认识,揭示知识的多种关联及其相互联系。

(三)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目的重在发展认知弹性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目标不是简单理论知识的记忆,更应是应用性的知识和技能,应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灵活应用于实践情境之中, 解决实际问题。而现实情境是复杂多样,不断变化的, 具有确定性。这就要求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终目的在于发展认知弹性。

4 认知弹性理论对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

(一)运用发散思维,多视角表征概念,非线性组织学习内容

认知弹性形成的媒介是认知弹性超文本。这种知识网状结构中, 各知识点是彼此联系、相互链接的, 每个知识点又有不止一个链指向其他知识点。这种网状结构灵活多样, 使学习的道路径四通八达。所以在大学生自主学习时,要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多方向表现同一主题, 非线性地组织学习内容。在呈现一个概念或一个主题时,不要只设定一种标准的解释,而应是多种角度或方向去搜集或思索典型而又差异的解释,从而主动构建对这一问题的多元表征建构,从而达到对问题的全面、透彻的了解。多元表征与非线性组织学习内容提供了各种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 以及发展与经验相关的更为复杂的图式的途径。

(二)概念、理论和案例交叉互动学习

在多视角表征概念,非线性组织学习内容的同时,概念、理论和案例应交叉互动学习。在互动学习时不应将理念、理论与案例相距甚远,而步步紧扣,互相联系,形成交织的“十字交叉性”,一个理论要与多个与之相连、不同情境的案例来诠释。同时每个案例能同时支持多个相互联系的概念的表征。甚至同一个案例可能诠释两种不同的理论。只有这样才能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相结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理解概念、理论,并能把概念和理论具体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主动参与和创建真实的环境进行实践学习

大学生自主学习不应局限在概念、理论和案例的学习上去。认知弹性理论认为, 真实的经验,而不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更有利于知识的建构,学生真实的经验成为知识建构的“催化剂”。认知弹性能力总是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总是与情境相关联。大学生必须意识到生活经历就是学习。大学生作为积极主动地个体,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创设真实环境,有意识的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检验其合理,并将经验进一步内化和优化自己的认知弹性文本。

(四)主动参与和组织合作学习,进行自我反省

认知弹性理论提倡用多种方式对复杂情境进行认知和重构来提高认知弹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个性和情感,对人、事和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参与和组织合作学习、交流和碰撞,容易产生新的有价值的富有特色的观点和知识表征, 从而有利于学生对复杂概念和知识技能的全面理解。刘大军也指出,“当前大学生学习方式孕育出从知识习得学习和社会参与学习向知识创造学习的发展路径。而知识创造的学习则是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 交互式的学习,倡导的是协同创新[8]”。

认知弹性理论作为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分支,尊重学生在建构知识及其意义过程中的主动性,鼓励学习者的自我反思。在自主学习中,反思成为个体对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自我行动进行检查与调节的强大而快捷的学习工具。反思有助于大学生检查自己是否达到目标, 以及由此走向何方。在这一过程中, 大学生可以自主提出问题和指南,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

5 结论

认知弹性理论在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和提高上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应用性。在适用性上主要表现在三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内容应在结构良好知识基础上注重结构不良知识,大学生自主学习应采用高级学习和随机通达的学习方式,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目的重在发展认知弹性。在认知弹性理论视角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运用发散思维,多视角表征概念,非线性组织学习内容;概念、理论和案例交叉互动学习;主动参与和创建真实的环境进行实践学习;主动参与和组织合作学习,进行自我反省。

参考文献

[1]Spiro,R.,Jehng,J..Cognition,Education,and Multimedia:Exploring Ideas in Hign Technology [M].HillsdaleNewJersey:Lawrence Erlabum Associates.1990: 163- 205.

[2] 高彤彤,任新成.认知弹性理论重要概念辨析[J] .上海教育科研,2014(12):27-30.

[3] 徐正巧,赵德伟,庄科君.认知弹性理论视角下的移动学习模式的探讨.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2010:233-236.

[4] 曹贤钟. 认知弹性理论的逻辑结构分析 [J]. 继续教育研究,2005(6):170-172.

[5] P. R. Pintrich & M. Zeidner. Handbook of sel-fregulation. Academic Press, 2000:452-501.

[6] 贾翠.网络环境下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位论文[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7] 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22-335.

[8] 高文.从知识习得到知识创造——论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嬗变[J] . 高教探索,2015(2):11-15.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