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支架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作者:张瑜 字数:2950  点击:

摘 要: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本文以衍生于建构主义的支架理论为依据,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探讨英语词汇教学策略与技巧。旨在提升教师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效率及实际运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支架理论

1 引言

词汇对于语言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从语言结构的角度来看,词汇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结构层次;从言语知识的角度来看,词汇的掌握和使用是概念化和范畴化的心理表征,,是言语识解的基础。然而在现今的初中英语教中,词汇成为了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词汇教学的方法过于枯燥,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对词汇没有兴趣甚至是反感,记忆单词也通常是死记硬背,并且容易遗忘。笔者通过观察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课堂有了很多的感触: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词汇的教学仍然是老旧的三步走:领读,让学生们掌握单词的读音、意义;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单词的用法;巩固,在讲解课文中强化学生们对单词的记忆。而词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词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逐步引导学生从学习新词汇、理解新词汇的意义到能运用这些词汇,才能实现有意义的词汇教学。所以,支架理论的五个环节恰恰符合词汇教学的要求。

2 支架理论

20 世纪 30 年代,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 “最近发区”理论。其主要观点是: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的学习者的水平, 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能力较强的同伴的合作中可以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布鲁纳等新维果斯基派学者从建筑业中借用术语支架, 将其发展为 “支架” 理论, 即通过 “支架” 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 最后撤去支架。一般来说,支架式教学法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框架。教师创设学生有兴趣参与的,处于其最近发展区中的问题情境。在这里,教师把握了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及其与学生所要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即由教师来创设一个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这一环节设计中要特别注意视听与思考结合原则和媒体选择与组合的最优化原则的充分体现。

3.独立探索—教师为学生确立目标以后,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不断进行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而教师则提供不同的“支架”。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效果评价是反馈原则的重要体现。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3 支架理论运用到英语词汇教学中

1.搭脚手架

(1)设置问题支架

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有效设问进行词汇教学,可以使词汇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促使学生高效地掌握词汇。

(2)直观教学法呈现词汇。所谓直观教学法,是指教师借助于实物、 图片、图示、肢体动作等方式将单词的意义用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把枯燥的书本知识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到学生面前。词汇意义的理解通常很抽象, 通过直观教学法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使词汇与客观事物产生直接的联系, 这样词汇的意义就可以很好地被理解。

(3)头脑风暴法。根据建构主义所提出的同化和顺应理论, 只有在新旧知识、已有经验和新输入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新知识才能被重新建构。所以, 教师应该更多地考虑怎样完善学生之前的学习经验,以及如何利用他们大脑中的原有图式对新刺激进行选择、整合、加工最终达到同化的目的。

2.进入情境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引入的单词进行造句。在熟练造句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置情境,用新词汇构成相关主题的对话,还可以创设一定的口头或笔头情境,让学生将所学词汇中主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再现出来, 或者用所学词汇编写一个故事,并与同学们分享。同时利用幻灯片的形式将已创设好的语境,通过看图片、视频、听音乐等并以句子的形式呈现,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3.独立探索

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启发性问题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自主的阐述自己的思想,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扮演促进者、辅助者、帮助者的角色,引导并激励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应引导学生在互动中互为支架,发挥问题刺激的正面作用, 激发学生形成和再构建自己的内在知识。

4.协作学习

支架式教学模式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分成小组,建立起学习小组,一起讨论和交流。由于不同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存在着差异,对新事物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他们之间的互动交流就变成了一种可贵的学习资源。在他人为自己搭建支架的同时也为他人搭建支架。这种互为支架的行为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有效资源。

5.效果评价

教育心理学证明,情感因素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现代教学论强调教师与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的协调,主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积极情感,以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变得尤为重要。通过鼓励与肯定唤醒学生的目标价值和期望值,从而使学生在轻松而热烈的互动中将活动往前推进。

4 结语

归根结底,支架式词汇教学法就是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学习词汇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调查支架式教学法的运用,以提高中学英语教师词汇教学的有效性。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之下,采用支架式词汇教学法,让教师帮助学生搭建有意义的脚手架,鼓励学生大胆联想,联系生活实际,让词汇教学和学习成为一件饶有兴趣的事情。“寓教于乐”,构建从教师枯燥教学而学生死记硬背,到教师轻松教学且学生可活学活用的巨大转变。以期为广大英语教师,尤其是基础英语教师,提供词汇教学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国荣,“支架”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9):37

[2]周芹芹,支架式理论在商务交际英语网络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 电化教育研究,2009,(11):49

[3] 粟利萍,支架式词汇教学在汽车专业英语中的应用[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4] 施丹,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基础教育研究》,2012(9):39-41

[5] 赵妮莎, 基于“支架”视角的英语专业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探讨[J], 外国语文(双月刊), 2012年10月第28卷第5期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