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作者:李美娟 字数:3108 点击:
摘 要:基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目的是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本文立足于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继而提出对策,为进一步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出贡献。
关键词: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南充市社科联一般规划课题: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以南充市为例成果,项目编号为NC2012B0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都有大幅提高,但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增大。这种差距的拉大使社会问题愈加复杂,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能有效缓解这种差距。
1 统筹城乡发展中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1.1 城乡社会保障不均等
城乡社会保障不均等表现在:第一,城乡社会保障项目的覆盖不均衡。我国城市已建立起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为基础的社会保险体系。而广大的农村地区还停留在保障层次相对比较低的社会优抚和社会救助方面,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几乎没有。第二、城乡社会福利不均等。我国城市居民享有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政策,如物价补贴、住房补贴、最低收入保障等社会保障福利,但农村居民基本享受不到这些福利。第三城乡社会保障支出不均等。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居民的低保和就业的补助支出,但农村低保方面仍力度不足。如当前各省、市、自治区对城市居民的低保指标一般平均每人每月补助200元以上,而农村低保指标只在50-150元之间。如2014年,南充市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其中,城市居民每人每月360元,农村居民每人每月约183元。
1.2 城乡医疗卫生统筹不均等
近年来,国家为解决农村居民的健康问题,为了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广大农民参保热情高,特别是对患大病、重病的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实给他们提供了保障,不至于因病致贫。但在实际操作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些规定与农村的现实有矛盾之处。第一,制定定点医院看病规定不合理。我国农村地广人稀、农民居住分散、交通条件落后,多数情况下,患者无法到达定点医院看病和及时抢救。第二,看病难,报销更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这一问题,但随之而来的是报销难的问题。报销程序繁杂,有的农民需要几个月才能拿到报销金,耗费了农民的时间和精力。第三,参加医保看病比不参加医保花钱反而多。农民到指定的医院看病,如果说自己有医保,医生往往开药贵,没有医保则又是另一个价,差别主要是参加医保的药贵,反之则便宜。
1.3 统筹城乡教育问题突出
农村教育相对城市教育比较落后,导致农村人才稀少。原因如下:第一,教育成本过大成为农民家庭的主要负担,教育支出使得农民入不敷出,对教育的选择望而生畏。第二,农村师资稀缺,使得农村教育基础差。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有限。加之待遇偏低,且存在拖欠现象,严重影响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第三,教育设施落后。多数农村校舍只有基础教学设施,且不齐全,无法满足教学环节的需要。在南充一些偏远的乡镇,仍然存在两三个年级共用一间教室的现象。
1.4 我国城乡基础设施不均等
长期以来在二元结构的发展模式下,我国形成了城乡有差别的基础设施供给制度。近几年,政府财政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但是与城市相比,仍为落后。城乡基础设施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限制了农民的增收,对农村地区长远发展十分不利。政府基本上是唯一的投资主体,因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大。受到资金短缺的制约,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难度也较大。长期以来,已经建立好的公共设施因管理责任不落实,缺乏后续投入和维护管理而老化失修严重,难以长期发展效益。
2 统筹城乡发展中基本公共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根本原因
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公共服务的层次和结构也是由不同的经济水平和经济结构决定的。近几年来,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城市经济发达,而农村相对落后,农村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直接决定了其公共服务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也直接影响了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水平。公共服务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是对公共服务的需求程度,这使得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普遍很低。
2.2 直接原因
政府公共财政投向农村偏少。如2005年国家整个公共财政支出了3.16亿万元,但用于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建设支出只占8%。相比城市,公共财政在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则更少。我国经过十余年的改革,以公共服务支出为主的财政支出框架已基本形成,但财政资金的支出还不能保证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
3 解决统筹城乡发展中基本公共服务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改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
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就必须缩小城乡差距,解决长久以来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问题,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协调发展,坚持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导向。政府应大力实行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各项投入和优惠政策也需更进一步向农村倾斜。抓住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的突出矛盾,明确各级政府在“三农”问题中的职责和定位。
3.2 加大对各类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相应提高,对公共服务的需求程度也有所加大,加之长久以来国家财政投入重城市而轻农村,致使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各类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主要表现在对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医疗卫生、农村社会保障及就业服务、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确保供给满足需求。如2012年南充市统筹城乡工作启动试点,在一区八镇九村拉开试点大幕。在统筹城乡试点中,对384个试点村按每年5万元标准,对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进行补助。
3.3 创新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提高公众满意度
建立健全公共服务评价体系既能对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的作为起到引导和约束的作用,更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在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后,还应着力完善公共服务效果的跟踪反馈机制,明确对公共服务活动监督的主体、对象、内容、程序和方式,规范问责操作流程,扩大公众在公共服务中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要听取公众的各类意见,尊重公众的主体地位,把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的前提,从而保证我国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和落实。
3.4 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
政府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但也应整合各类资源,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建立和完善政府、农村社区、非政府组织、农户“四位一体”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共同快速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美娟.邓小平政府公共服务思想与实践研究[D].四川:西南石油大学图书馆.2012.
[2] 迟福林.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素[J].东南学术.2009(03).
[3] 彭建.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对策[J].财政研究.2009(03).
作者简介
李美娟(1987—)女 陕西富平人 川北医学院助教 法学硕士 研究方向:社会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