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作者:刘燕 字数:3705  点击:

[摘要]革命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变革过程中创造的独特文化形态。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决定了历史课堂教学在弘扬革命文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中历史教师合理利用教材资源、适当补充课外资源、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弘扬革命文化。

[关键词]统编教材;革命文化;历史课堂

一、缘由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在全社会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弘扬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1]习近平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2]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都明确表示把立德树人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高中生正处于感性认知阶段,思想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尤其是“00后”学生,远离战争年代,加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文化和消费主义的传播,使得部分高中生遗忘传统的革命文化,对老一辈革命家的英勇事迹、革命精神缺乏热情,甚至漠视中华革命文化。由于缺乏革命精神的滋养,无法树立崇高的偶像崇拜观,无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历史教学不仅向学生传授历史史实,也承担着育人功能。

二、关于革命文化的内涵及研究

(一)关于革命文化的内涵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瞿秋白在1923年发表的《东方文化与世界革命》最早提出“革命文化”,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广泛论述和使用“革命文化”。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薛光远、岳甜甜认为“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变革过程中创造的独特文化形态。”[4]

(二)关于革命文化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学术界一直重视对革命文化的研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革命文化开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研究领域。涌现出一大批研究革命文化的学者和专著,如陈晋《中国共产党与先进文化建设三题》,雷家军、阎志才《关于和谐文化与革命文化关系的几点思考》,徐利兰《论中国“革命文化”的内容和特点》等。进入新时代以来,关于革命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革命文化作为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受重视,如张泰城《红色资源是优质教育资源》、李方祥《革命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深厚力量》等。综上所述,当前学术界对革命文化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当前的研究者大多数是学者专家,研究对象主要是高校大学生,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方面。而对于革命文化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情况方面的研究较少。

三、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如何弘扬革命文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就明确规定“掌握历史知识并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3]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决定了历史课堂教学在弘扬革命文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如何弘扬革命文化呢?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情况,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在思想认识上增强对革命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习近平对革命文化有着强烈的自觉与自信,“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有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5]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特殊的育人功能,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曾说过:“灭人国必先去其史。”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为什么在中国推行奴化教育?试想一个人如果忘记了自己的过去,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忘记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有多可怕?革命文化是中华文化承上启下的核心枢纽,而传播革命文化更是历史教师的职责所在。高中历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时代特色,坚定自己的文化信心与信仰,对学生行不言之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对革命文化的思维认知。

(二)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实践革命文化的弘扬工作

1.合理利用高中统编历史教材资源,抓准教育契机

高中统编教材中关于革命文化的内容比较多,如《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述以上内容的时候可以合理利用其中的教材资源以弘扬革命文化,如在讲述《抗日战争》一课时,教材的第145页写到“历经14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以此为教育契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统编教材把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经过问题的设计和师生的讨论之后,使学生明白“十四年抗战”一说源于日本1931年对中国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以及由此开始的中国局部抗日战争。尤其是东北抗联、东北抗日义勇军有力地牵制了日本侵略者疯狂的扩张步伐。“十四年抗战”一说肯定了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还原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历史教师合理利用统编教材,挖掘革命文化资源,抓准教育契机,在日常的历史课堂中化“刻意”为“无意”,用“无形”的力量直击学生的心灵,不断地用革命文化滋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合理补充课外资源,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

教科书作为教学资源,是教师利用率最高的,尤其是统编下的历史教材,无论是对教材内容的整合,还是对核心素养的覆盖,都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综合素养。但是教材的知识点毕竟有限,要加深学生对革命文化的印象,补充适当课外资源非常有必要。如讲述《人民解放战争》一课时,教材的第148页写到“在这种背景下,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重庆谈判是国共两党关系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最高层的谈判。教师以此教材资源为教育契机,引导学生思考“蒋介石为何邀请,毛泽东为何应邀?”适当补充中共在重庆谈判过程中的谈话内容“今日我党已承认国民党为中国之第一大党。就蒋先生之领导地位而言,只有他可以领导各党各派,领导全中国,因为蒋先生不只是国民党之总裁,而且是全国的领袖。”[6]“中共代表所提11项《谈判要点中》,承认解放区政权及抗日部分”[6]课外资源的补充,拓宽学生对重庆谈判过程中中共的让步政策与不让步政策的历史视野,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抓住国共两党和解的机会,实行有效的政治思想工作,主导了舆论方向并赢得了民心。

3.巧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弘扬革命文化的积极性

当前高中生对革命文化的态度缺乏热情,对革命文化的情感认知比较淡薄,更是缺少一定的行为外化。传统历史教学形式上的单一和内容上的功利,不利于渗透革命文化。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革命文化的弘扬与实践活动。如结合一年中重大的纪念日“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九一八事变”“抗美援朝战争”等开展纪念革命先烈、宣传革命文化的手抄报评比活动。再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适当开展与革命文化有关的善远课程。善远课程作为历史课堂的补充,内容可以多元化,可以是团课讲座、党史活动课、革命文化视频影片欣赏课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种下理想信念的种子,践行对革命文化的传承。

结  语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就明确规定“掌握历史知识并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决定了历史课堂教学在弘扬革命文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养成阶段,习近平说:“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5]高中历史教师合理利用教材资源、适当补充课外资源、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弘扬革命文化,帮助高中生扣好人生的纽扣,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文化观。同时把革命文化的种子种在高中生的心中,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革命文化就如同一场春雨,伴随历史课堂这股春风,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网址.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

2016-07/01/c_1119150660.htm.

[2]白纯.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2.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薛光远,岳甜甜.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文化研究的历史进程[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05):28-34.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6]杨天石.蒋何以邀毛,毛何以应邀?——美苏两强与重庆谈判的关系(下)[J].江淮文史,2015(01):36-55.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
以乐育人 润物无声
润物无声 德惠心田
融美育无声 促艺术飞扬
和风细雨 润物无声,《考试周刊》杂志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