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设计驱动性情境任务落实整本书阅读方法教学

作者:吴梓萍 字数:4595  点击: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提出了更为详尽的指导,其重点,除了经典作品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对学生成长的滋养,还在于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名著《西游记》为例,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任务驱动下,灵活使用精读与跳读策略,完成对应的任务,从而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阅读方法;《西游记》;精读与跳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课程目标明确指出:“每学年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在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上,将整本书阅读作为六大任务群之一,在教学提示上也强调要引导学生了解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由此可见,阅读方法一贯是整本书阅读教授的重点。王荣生曾指出,阅读能力的核心就是阅读方法。章新其也认为,关于名著的测评,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往阅读策略和方法上去探索。下面,本文就以《西游记》为例,对整本书阅读方法教学作一些探讨。

一、整本书阅读方法教学的现状分析

统编教材以阅读策略与方法作为名著阅读重要的结构线索,其对《西游记》阅读方法的定位是精读和跳读。教材中,精读与跳读的定义分别是: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这均与我们的阅读经验相契合,但如何做到“主动舍弃”“有意忽略”,这便是灵活运用精读与跳读策略的难点。

在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取以下方式来处理:其一,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决定。教材也指出可根据兴趣来调整精读与跳读的策略,但这样处理更符合消遣式阅读,不适合开展整本书阅读课程;其二,从教师的阅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划定精读章节。这于考试而言,无疑是最“保险”的,但这样使学生失去了根据自身阅读需求灵活调整精读与阅读策略的机会,该处理方式,学生或许能够学会怎样精读和跳读,如若换一部作品,他们便不知何时应精读、何时应跳读了。

二、整本书阅读方法教学的实施策略

应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精读与跳读的策略呢?教材提供了另一种方法——根据阅读目的来确定。这是符合认知规律的,当认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需要分配更多的认知资源对其进行加工,反之,则可忽略。这便能让学生根据阅读目的,做到“主动舍弃”“有意忽略”。而阅读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其便与整本书阅读的课程目标相关。

整本书阅读课程目标与教材中教学课文目标的设定是不同的。由于其涵盖内容过于博大,在教学中,若对阅读角度和范畴未明确界定,较易出现为追求面面俱到而落入浅尝辄止的境地,这对学生深度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不利的。因此,对任何一部经典作品而言,在进行课程设计前,均需明确最基本的题旨范畴,这与余党绪提出的母题相似,余老师将《西游记》的母题定为“成长与成功”,我们将其调整为“蜕变与成长”,将探究范围进一步缩小在师徒成长历程中。确定范畴后,便是进一步确定阅读目标,我们选择通过情境任务的设计,将目标具体化,让学生根据任务需求对整本书内容进行精读与跳读的选择。我们将《西游记》整本书最终的情境任务设计如下:

北鸣文学社现邀请你作为汇报嘉宾参加文学社以“蜕变与成长”为主题的《西游记》专题汇报活动,向同学们汇报你在师徒成长历程中所获得的感悟。你可以聚焦于某个人物的蜕变,也可以聚焦于整个取经团队的成长,请你撰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发言稿,期待你的精彩表现。

情境任务不仅体现整本书阅读的目标指向,同时可作为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任务。在具体任务中,也隐含着解决问题的逻辑链。该任务要求学生汇报在师徒成长历程中获得的感悟,那么学生首先应该先明确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了哪些成长,相较而言,不同的学生对不同人物的成长体悟也不同,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所选精读的内容也便有别,如此,在情境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就需要灵活调整精读与跳读策略。

三、整本书阅读方法教学的细节支架

我们发现,精读与跳读是不能完全割裂的。章节的粗略筛选可用目录来辅助,但该方法难以进行精准聚焦。所谓精读,叶圣陶将其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初读,二是复读,三是细读。由此可见,精读与跳读并非两种互斥的阅读策略,在某种程度上,跳读是精读的基础。只有经过初读,才可能大致判断其内容是否与任务相关,如若无关,便可快速浏览;如若相关,还需复读和细读。比如,若将探究的重点放在孙悟空上,那么通过目录便可筛选与孙悟空相关的章回,可是范围还是略大,这便需要通过跳读锁定重点章回,分别是第十四回、第二十七回、第五十六回、五十八回,其中第十四、二十七、五十八回,涵盖了唐僧对孙悟空的三次驱逐,而第五十八回,是其成长的重要分水岭,在其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筛选出与任务相关的内容后,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搭建支架,让其抓住重点,真正进入深层阅读。

(一)支架一:于“重复”处,品“成长”

在长篇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会设置重复出现的场景、人物、事件、语言、物象等来引起读者的注意,从而强化作者传达的某种情感,而这便是我们需要细读的部分。比如,在精读与孙悟空成长相关性较强的那几个章回中,便可发现多处重复:

重复一:

三藏道:“……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打死……”(第十四回)

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时时常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步步行凶。(第二十七回)

重复二:

行者道:“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第二十七回)

行者只教:“莫念!莫念!我是有处过日子的,只怕你无我去不得西天。(第五十七回)

把多处重复放在一起,便可读出原本没有读出的言外之意。于唐僧而言,他与孙悟空最大的冲突便在于其所信奉的不可杀生的信念,他多次念及“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照灯”,即便是妖孽,其也要奉行不杀生的原则。三次驱逐,孙悟空均是因为犯了杀生的戒律,这是唐僧所不能容忍的,而孙悟空多次强调,没有他,唐僧根本去不得西天,彼时的孙悟空自视甚高,正因其性格上的自傲,才会让其在同一问题上多次犯戒且不知悔改,这便是孙悟空成长过程中需要蜕去的性格弱点,而这对于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来说,恰恰是最难的。

(二)支架二:于“相似”处,品“成长”

“重复”是完全相同,多次出现,而相似则是同中有异,于异处的分析,更能见作者匠心。比如,我们研究孙悟空,可以通过比较三次被驱逐中孙悟空的反应,去探寻文本的深刻意蕴,如下图所示:

通过梳理发现,三次被驱逐,孙悟空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同中有异,其相同之处便是不断出现的“松箍儿咒”,这是悟空的执念。紧箍儿咒于孙悟空而言是其成长过程中的痛点,是其最想挣脱的束缚。孙悟空成长过程中需要战胜的不是沿途的妖魔鬼怪、险山恶水,而是一个自傲且强大的自己,他需要外界的帮助,这便是紧箍儿咒存在的意义。孙悟空的成长与学生的成长有相似之处,都需要一个从他律不断走向自律的过程。因此,孙悟空最后发现,其心心念念的松箍儿咒根本不存在,能够摘掉紧箍儿咒的人只有他自己。在一百回处有这样一句话:

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

三次驱逐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次纵身一跃,头也不回;第二次腮边泪坠,良久方去;第三次积极认错,甚至去找观音诉苦帮忙。从毫不留恋到依依不舍,甚至不顾自己的骄傲愿意承认错误,承诺再不行凶,孙悟空对整个取经队伍的情感在不断加深,也开始愿意改变自己。许多评论者认为,孙悟空是人、神、猴的统一体,在这三次变化中,给我们呈现了孙悟空不断褪去猴性、走向人性、趋于神性的成长过程。类似这种细微的变化,唯有将相似的情节放在一起,仔细品味其中的异同方可读出当中的精妙。

(三)支架三:于“照应”处,品“成长”

伟大的作者,总是善于“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吴承恩亦是如此,这便是小说中的“照应”之处。相较于“重复”与“相似”,“照应”更加内隐,需要初读时更加留心。比如,在探究孙悟空成长历程中,我们发现第十四回一处特别的文字:

孙悟空打死的那六贼:一个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爱嗅,一个唤作舌常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

小说中,人物的命名时常蕴含着作者的匠心。对于凡人,一般不取这样特殊的名字。作者为何不厌其烦地将六贼的名号报上,仔细研读,便可发现,六贼名字之首分别是:眼、耳、鼻、舌、意、身,此六种,正是佛家所说的六根,与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相合,产生六识。如此便与五十八回结尾的一首诗相照应:

中道分离乱五行,降妖聚会合元明,神归心舍禅方定,六识祛降丹自成。

据诗中所言,孙悟空只有打败原有的“六识”才能修成正果,可我们发现,孙悟空打死那六贼是在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显然,打死这六贼并没有真正让其“心猿归正”,为何?只因在第十四回里所遇到的这六贼,其隐喻是外在的,而孙悟空成长的关键在于打败心魔,故打死六贼并未让孙悟空“六识祛降”,而是他探索成长之路的开始,真正让他产生巨大变化的便是这首诗所在的第五十八回。真假美猴王的争斗便是孙悟空内心争斗的外化。假猴王幻化出整个取经队伍想替代唐僧一行西去取经,这未尝不是孙悟空内心的执念,于孙悟空而言,不管从其自身能力还是从性情脾性上看,都不可能屈就于肉体凡胎的唐僧,可是偏偏他便要保护唐僧西去,而且无处不受其掣肘,三次被驱逐,积累了许多不平与怨气,这对不可一世的猴王来说,是难以忍受的。因此,是做回原本那个自由自在的齐天大圣还是牺牲本性和自由跟随唐僧西去修得正果,对孙悟空而言是内心挣扎的关键点。在五十八回中,作者让孙悟空遇到一个“形容如一,神通无二”的六耳猕猴,如来对大众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修成正果的神佛俱是一心,而此刻孙悟空是二心,若要修成正果,那定然需要“神归心舍”,舍弃其一,而孙悟空最终“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此绝此一种”,亲手将自己原本的执念掐灭,假猴王之死,则象征着悟空的重生。除去心魔后的悟空再遇到同样的事情便有了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在第九十七回,遇到抢劫寇家强盗的孙悟空是这样做的:

“行者欲将这伙强盗一棍尽情打死,又恐唐僧怪他伤人性命,只得将身一抖,收上毫毛,那伙贼松了手脚,爬起来,一个个落草逃生而去。”

从起初的任意妄为,到后来的知敬畏,这便是悟空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变化。

以上,便是我们对整本书阅读方法教学的探讨,以情境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促使阅读真正地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3.

[3]章新其.名著阅读评测的整体性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7(03):4-9.

[4]余党绪.走向理性与清明——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173.

[5]徐林祥,李明高.徐林祥 李明高研读叶圣陶朱自清《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9.

[6]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设计向善
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湿法脱硫设计分析
浅谈创新思维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探讨齿轮加工机床的绿色设计与制造技术
任务驱动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Android应用》课程教学设计和考核方法改革与实施
高职《基础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课程设计与实施
通辽双泡子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有吊车抽柱轻钢厂房的设计体会
试析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建筑节能
基于Verilog HDL的电子电路设计图的一种可视化编程方法
灯光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沃尔玛的内部控制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