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学语文德育的重要作用
作者:高辉 字数:2673 点击:
摘要: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是通过对小学生正确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态度来对其净化心灵、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一种培养青少年拥有健康身心发展状态的有效渠道。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学是十分重用的,语文教学和德育教学的融合能够弥补单一的语言文字教学的僵化性和死板性。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具体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1-0092-01
引言:德育作为一个思想广泛的领域,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是当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自新课改实施以来,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情趣与审美情趣,并且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逐渐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不能将其视为附加的、外在的任务,还必须注重默化与感染作用,将其贯穿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1.小学语文课堂融入德育的重要作用
1.1 小学生阶段进行德育教学,帮助小学生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三观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肩负着中华民族振兴和强大的重任,可以说,小学六年,作为人的发展的一个基础时期,其思想极为纯洁,犹如一张白纸,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启蒙教育,就好比在一张白纸上作最美的画作,操作起来更为得心应手。所以,在这一时期,通过教师的努力,引导这些懵懂无知的小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道德理解、道德判断及道德品质等是极其必须的。21世纪,越来越重视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学历已经不再是学生成功的重点,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才是最重要的。学习的重点不再是掌握知识,更多的是应该要学会如何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满足现代社会需要。只有建立了正确的道德观,才能真正地立足社会。
1.2 是实现小学德育教学目标的需要
教育部门关于小学阶段的德育明确指出,它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小学生养成热爱祖国、科学、劳动、人民、社会主义情感,以及节约勤俭、讲究卫生、礼貌文明的好习惯,和乐观向上的品格与性格。从小学德育的总体目标来看,不管是情感,还是意识、习惯,都必须和语文教学目标总体符合,并且一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根据德育目标,对语文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在提高德育道德理念的同时,推动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2.如何更好的在小学语文课堂融入德育
2.1 在有针对性的提问当中渗透德育
质疑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爱发问”的好奇阶段,有很强的可塑性,要使学生对文章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有趣、有探索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寻求正确答案的同时,又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课时,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1)大家有没有感受过大自然是什么样子的?课文里描写了哪些自然景观?(2)同学们知不知道大自然能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好处呢?我们应当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大自然呢?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明白人与大自然应和谐相处,只有保护大自然,大自然才会给我们最好的回报,从而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2 在指导阅读中渗透德育
通过教师入情入境的朗读指导,能够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文章情境并产生感情共鸣,让学生受到教育。如教《陶校长的演讲》时,教师可让五位学生每人一个自然段进行朗读,在他们朗读完课本后教师开始由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首先告诉同学们陶校长的演讲里提到的身体、学问、工作和道德这四者之间的联系,告诉同学们在我们人生道路上任何事情都比不上身体重要,所以身体健康、热爱运动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铭记的。其次只有满腹经纶、懂得学问才能够促进我们更好的工作和成长,在工作和求学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忘记遵守道德的重要性。教师要由浅及深得带领小学生们一段一段的去品味每一个陶校长的提问。在带领学生们分析每一个自然段时,也要让学生们自主发言,让他们都谈一谈这一自然段你从陶校长的提问中反思了什么、悟出了什么道理。要让学生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受我们每一个人处在社会中、学校里、家庭中应当要有什么样的意识,懂得自己身上承载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教师的启发与评价都是鼓励小学生思考、学习道德的重要标杆,教师要善于带领学生们分析并从中得到教育。
2.3 利用情景模拟,强化德育教育的影响
逼真的情景模拟,也是强化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小学德育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往往过于简单,学生没有太多的自我思考空间。在课堂教育中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比较为学生接受的道德情境,通过引人入胜的场景设置,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情景教学过程,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到助人为乐时,教师可以引入更加具体可感的事例,如小学生扶起摔倒老人被讹诈的事例,在课堂做一个实景模拟,让学生真实感受一下助人却被讹诈最后又被肯定受到奖励的过程,通过真实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影响肯定会更大。
2.4 联系学生实际,加强德育的渗透性
小学生的周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如果学生不能抵御诱惑,正确的区别就会陷入学习以及生活误区。因此,教师在强化语文德育功能时还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生活中学生可能面临的选择搬到课堂上,通过讲解相关事项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如学生的周围有的人喜欢说谎,用虚伪的谎言博得同情。教师应采取正面说服的方法,告诉学生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同时,借助书本上的一些先进入物和事例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让他们逐渐具备辨别的眼光,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选择。
3.结语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担负起“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有机地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中。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饱满润泽的课堂,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真正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房文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6.
[2]杨文学.浅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才智,2014(12):65.
[3]尚小军.建国后小学毕业年级语文教科书德育价值取向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4]赵建成,石云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12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