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创新制度和管理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陈秋平 字数:2588  点击:

摘要:十八大明确提出,实现国家现代化,教育要率先现代化。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治理要率先现代化。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学校不断追求教育公平正义的过程。那么,如何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我想,只有创新制度和管理,才能更好地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创新;制度和管理;推进;治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9-0286-01

1.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是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

1.1 构建政府与学校的新型关系

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是影响学校发展的最重要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学校发展,一方面受惠于政府的领导与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也受到政府权力的过强控制甚至干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发展的自主性。建设现代学校制度,需要重新构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这需要从制度层面,重新明确政府对学校的管理权力和学校应具有的权力,分清政府职能与学校职能。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固然具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

1.2 构建社会与学校的新型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学校与社会之间存在着一种隔离的倾向。学校虽然处在社会之中,但学校实际上也游离于社会之外。由于学校自我封闭于社会,社会对学校的发展也表现出一种支持的缺乏。社会对学校的关心,也只是作为社会成员中的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心,对学校升学率的关心。在较普遍的范围内,我国的基础教育学校,只与政府发生着联系,很少与社会发生联系。社会也缺乏对办学的参与。一方面,社会资源难以投向基础教育学校: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学校难以适应社会要求而办学。学校对社会的不适应性事实上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办学的一种十分严重的弊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需要努力克服这种弊端,重构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大力促进社会对办学的参与,促进学校对社会的适应。因此,构建一种新型的社会与学校的关系,更多地激发社会参与办学的热情,扩大社会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这也成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扩大社会参与,也将从另一个维度增强对学校的共同治理,有利于学校治理能力的提升。

1.3 构建学校内部新型的组织关系和人际关系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本质上也是为了使学校制度更加民主化和人性化,从而更好地调动学校师生的积极性,促进学校以人为本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共治与善治。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要完善中小学管理制度。基本要求: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实行校务会议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引导社会和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无论如何,完善中小学管理制度,是以民主性、人本化为价值取向,是以共同合作和参与为基本方略。完善中小学管理制度,也是完善中小学现代治理体系,有利于学校治理能力的提升。

现代学校制度,正是一种新型的学校治理制度。这种制度的良好建构与实施,也必将大力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关注学校内涵发展是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

(1)民主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理念。

(2)依法办学。学校治理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通过法治规范、协调和引导教育关系、教育行为及学校发展,使学校的发展渗透着法治化的力量。

(3)规划引领。学校治理现代化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活动,必须在学校科学规划的正确引领下实施。

(4)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学校的信息化不仅是教育技术的革新,归根到底,是要首先实现人的现代化、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其核心是“人”。

3.重视以人为本管理是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保证

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要从管理走向引领,从标准走向个性,从制度走向文化,从行政走向学术,从资源走向开放。教师层面:要激发教师的生命自觉,把各种教学自主权还给教师;学生层面: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校事务,建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发展的教育体系;社会层面:要带动家长、社区一起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构建起一个全方位的立体教育环境。

3.1 以教师为本,运用激励原则,以求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最大值”

激励是人本管理最基本的原则。激励不仅是物质形态上的表现,而且要以精神形态体现,并使两者相结合。在学校管理中应充分运用各种激励形式来调动教师教育教学以及参与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积极性。

3.2 以学生为本,把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

教育教学管理以学生为本,是学校管理的核心。

(1)以学生为本,就是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进行教育教学。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拔苗助长不行,定框制规也不行。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就是要按学生身心发展成长的规律来教育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要根据学生知能结构和接受能力设置课程,规划进度;要根据学生生理特点制定作息时间,并随季节变化调整以适应学生;要根据学生知能现状,选择教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学生为本,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教育教学。“有教无类”是说教育对象广泛,“因材施教”是说教育要讲个性。对于具有不同个性和兴趣爱好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法,这就是以学生为本最根本的一点。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各类合格人才,所以说,教育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依其原本,促其完善,助其发展。

(3)以学生为本,就要以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最终目的,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要把创新能力作为学生素质的重点来培养。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要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养成推祟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意识及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学会创新思维,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人本管理的根本是尊重人格。学校管理的最优化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持有积极态度的教师来引导富有创造个性的学生去塑造完善的自我、成功的自我。

参考文献:

[1]提升学校治理能力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J].鲍传友.教育发展研究.2017(20).


相关推荐


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创新服务延伸探索
基于电子政务环境下高校档案利用服务的创新研究
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并存的必要性初探
论大数据时代下的图书馆移动服务创新模式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方略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创新
如何创新国企档案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创新与探索
论新时期公路运输管理的创新发展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策略研究
试论新公司法下股东的权利和责任
浅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策略
建筑工程管理及创新探究
常熟市南门坛上历史街区保护和利用之我见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