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语文是贯穿整个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通过学习语文这门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思维能力、表达水平等,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在当下的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不强,往往需要教师的不断鞭策,这并不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文章就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应遵循的原则,提出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意识;重要性;问题;策略
一、 引言
语文这门课程,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语文教师要注重在教学环节中结合实际的特点开展教学,这样才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升學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中语文这门课程而言,本身就比较复杂,再加上古诗文、文言文越来越多,学生的学习也越来越困难。在这种背景下,语文教师就更需要重视教学方法,提出启发性的问题,适当留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优化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重要性
(一)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
新课程改革是基于社会的大背景下所提出的新型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目标,其和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人才培养的理念是不同的。其更强调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学习,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作为教育的目标,这和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部分理念是一致的,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各项语文核心素养。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其是以文字为积淀阐述相关内容,呈现出语言结构以及丰富的知识。就高中语文而言,文言文以及古诗文居多,这类文体以及写作的方式,和学生日常使用的白话文存在差别。很多学生在学习这类知识时兴趣不高,如果教师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便可以激发学生对难点知识探索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和探究中。
(三)有利于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
在高中阶段语文是较为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其会影响到学生的语言表达,整体素养,同时还会对高考的总成绩产生直接的影响。通过在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则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对难点知识进行分解,帮助学生突破文言文以及古诗文学习的障碍,落实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三、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改进
自主意识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想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就需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但是就当下的高中语文课堂而言,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比较落后,尤其是在高中这个阶段,部分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好的成绩,往往并不重视所谓的自主意识和能力,会通过传统的压迫式手法让学生不断记忆课本的古诗词等,这也使得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学习的兴趣不高。
(二)课堂教学手段有待创新
教学手段指的是在课堂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指引学生学习的手段。纵观当下的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模式相比于以前有所改善,比如课堂中会融入多媒体吸引学生的兴趣,融入问题引导,实现课堂的互动。但是整体和教学内容的结合并不透彻,如在融入多媒体时只是简单的叙述性的文字放到多媒体中,并没有实现视频的转化。在开展问题引导时,也没有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完全是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准提问问题,很多学生并不能在课堂中实现互动,这也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三)教学评价方式有待完善
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会直接地影响到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然而就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师而言,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都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究其原因,和教学的评价方式息息相关。高中这个特殊的阶段,,评价教师教学成果往往是围绕学生的成绩,忽略了整个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性、学生的能力提升。因此,想要真正地落实并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需要对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将教师教案的制作、学生课堂的互动等一系列表现纳入教学评价中,继而达到对传统高中语文课堂的彻底变革。
四、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的理念,明确教学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符合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能够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语文教师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育人的理念,明确在高中阶段开展语文教育的意义,转变传统的“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错误观念。虽然当下社会的竞争压力大,但对于人才的要求并不是掌握基础的知识,还需要能够具有一定的品质,保证青少年人格以及心理上的健康。语文教师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第一,缓解紧张的学习氛围。有些学校从学生进入高一开始就高考倒计时,想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过于紧张的氛围,便会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教师要学会为学生降压,让学生可以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并给予学生自主预习和探讨的机会。第二,在课堂中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第三,转变传统以分数论学习成果的错误理念,融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鼓励学生主动预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就需要放手让学生对课程自主进行学习。通常高中阶段安排的语文课程较多,但是学习任务也很重,每一节课程的内容和时间安排都非常紧凑,此时教师就可以将一些基础的预习内容放在课前,让学生自主对课文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贵有疑,只有产生了疑问才会促进学生动脑,动脑便会拓展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疑问,其必然是一个不愿意思考,学习被动的学生。因此教师要重视在预习环节中学生的问题。以《荷塘月色》这一节课程为例,这是一篇散文,描写了荷塘美景,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先基于微课为学生创设预习的大纲,以此作为导线让学生进行预习。比如在微课的第一部分播放出一个画面,月色下的荷塘,引导学生说出该美景。第二部分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朱自清描绘的荷塘月色与诗人杨万里笔下的荷花以及周敦颐眼中的荷花有何差别?第三部分通过阅读全文,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试着解答?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引导学生对整个文章进行阅读、分析和思考,第三部分是在阅读的基础之上,将自身对该篇文章的疑问点进行展示,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文章深入探析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一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