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高中德育教育研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在立德树人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提高十分重要,有效的德育引导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综合素养,在成长过程中提高思想境界,并获得更好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品质教育,既可以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又可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和目标。德育教育对学生精神思想境界的有效提升以及道德修养的获得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生活中的部分元素会对高中生德育教育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在高中教育工作中,德育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德育教育的具体举措也影响着学生的综合发展。文章就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中德育教育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立德树人;德育教育;全面发展;策略
一、 引言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时期,其正在形成人生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如果学生的思想在这时出现偏差,德育水平得不到提升,那么对学生的影响将会是一生的。因此,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成为我国高中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首先老师应该认识到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展与德育内容相符合的班级管理活动,其次应该注重学科教育中渗透一些德育因素,从多元角度全方面引导学生提高德育素质。文章将从以下几点来叙述高中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提高高中德育教育质量。
二、 教师需要提升个人能力,身教重于言传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良好的言行对学生而言是最佳的引导形式,在高中德育教育过程中,为了让高中学生愿意接受教师传授的德育知识,教师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从自身的言谈举止开始进行引导教育,其次,应该提高个人的德育教学魅力,引用一些高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语言来开展德育教育。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教师一味地进行灌输式的德育教育对他们来说会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引导,尤其是在高中学生学业繁重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德育教育很容易让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大,进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甚至会出现叛逆,不利于学生发展。因此,在实际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言行引导工作,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亲身举动来感化、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的魅力。
例如,一位学生在劳动课的时候没有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时,教师应该和颜悦色地引导学生,首先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完成劳动课的任务,然后让学生思考自己的错处,引导学生改正缺点。总而言之,只有教师自己对德育教育的理解和认知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生活和教学中也贯彻落实了德育理念,学生才会愿意去聆听教师的意见,才会真正体会到德育的作用。
三、 师生之间良性互动,了解学生动态
高中学生学业压力大,性格比较敏感,德育教育要在高中阶段收获良好的效果其实非常困难。同时,高中学生很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如互联网、家长、教师等等,这些外力因素无论好坏,都会对其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应该做好沟通和交流工作,要了解学生周围的情况,要时刻观察学生的情绪,体会他们的心情,从学生角度来思考学生遇到的生活、学习问题。在发现学生有不良情绪以后,老师要主动和学生交流,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通过自己教育生涯累积的经验和遇到的事例,给出自己的建议,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并在其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例如,为了做到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教师在班级中可以利用新媒體软件,如微信、微博、QQ等形式来与学生进行沟通,在新媒体平台上与学生探讨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适当建议。如两名学生因为一些小事吵架不知道该怎么办,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微信来与自己联系,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想办法让学生理解另一位同学,引导学生学会“谦让”。其次,教师应该考虑到家长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做好家校沟通工作,与家长形成良性沟通关系,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并从学生的言谈举止中思考德育教育的开展形式。
四、 丰富班级活动,提升综合素质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学习能力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德育能力、实践能力等等,如果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可以结合德育引导和实践活动,那么德育教育将会发挥其最佳效果。高中学生面临高考,学习压力很大,他们将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学业上,虽然这样可以帮助他们保持稳定的成绩,但是很容易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落差,德育素养落后于别人,道德素养无法得到提升。因此,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德育教育。
在实际情况中,为了进一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师可以在班级、学校中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竞赛活动等等,让德育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开出灿烂之花。例如,教师可以开展班级活动,如与德育内容相关的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到讲台上说说自己知道的德育故事(情感类、爱国类、思想建设类)。教师还可以开展校园艺术节活动,让学生在校园中开展研究性课题活动,如高中学生的德育认知规律调查、学校德育事件分析(乐于助人、心理建设)等等。教师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填补因为繁重学业产生的空虚,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德育的含义,并对德育教育的内容产生更深的见解,对自己的成长产生深远
的意义。
比如在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时,学生都知道牛顿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但对他的具体事例则知之甚少。老师可以将牛顿的人物成长轨迹、所做的研究、对物理界乃至科学界的影响以及个人思想的变化,用几个小事例进行总结和体现,让同学们从这些具体事例引申开来,脑海中的牛顿形象更加丰满、更加具体了。同学们从牛顿身上可以学习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日复一日不畏寂寞的探究精神,科学研究更需要具有开拓和批判精神,不怕出错,不怕失败。另外,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欧姆定律等内容时,相应的提出者法拉第和欧姆也有很多鲜活的事例可以挖掘,科学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需要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在挫折中寻找方法,再牢牢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才能总结出重要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