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与实践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和推广,在当今教育领域中,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要改变和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当今的教学需求和形式,积极改变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性,从而全方位提升整体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文章简要阐述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继而提出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以期为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 引言
语文是高中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语文学科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是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当前我国高中语文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语文教学体系、理念影响较为明显,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从而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
二、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一)观念陈旧,主动性不足
一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使用较为落后的观念,主要是因为长久以来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的影响,自认为如果学生自主学习属于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多做练习题。与此同时,因为进行自主学习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和烦琐的准备内容,部分教师认为会影响整体教学的进度,从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愿意采取这种模式。
(二)缺少认知,教师自我定位不高
部分学校的高中语文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没有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引导,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对教师及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讨论安排不科学
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所有因素和特征,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形成互相帮助的状态。
三、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学习质量的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学生语文学习潜力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应该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意识。语文可以说是一种工具性学科,并且是自身进一步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基于此,只有在提升学生学问学习兴趣为前提,促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可以有效挖掘出学生的潜力。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语文课本的资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积极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主动学习意识
如若想要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实效性,首先在保证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还需要学生可以掌握科学、实用的学习方法,其次,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主动性,并使之成为一种品质。基于此,学生才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及时进行记录、反思、回答问题等,从而保证可以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科学制定课堂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安排设计
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围绕教学目标组织课堂教学,以此为基础打造高质量的语文课堂。再者要将教学结构、模式进行优化和调整,在进行课堂结构调整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学习的趣味性、实效性,构造具有高效、有序、科学的教学结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进行制定,要符合教学和认知的规律。
首先,在开始上课之前,就要對教学的目标进行深入、认真的研究,充分掌握每个教学点,同时要对哪些目标容易实现、哪些目标难以实现进行研究,从而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应用何种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不能过于着急讲解新课,应该在课程开始前,将学习的目标、方向、重点难点等给学生讲解清楚,从而促使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如此,学生才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更为准确和有把握,可以有效掌握哪些教学内容必须要熟练掌握,同时哪些内容不仅要掌握还应该深入了解,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应该依照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做到不偏离主题。主要教学的内容包括两方面,首先是知识点方面,教师要明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并且要在讲课过程中将这些知识点突出,从而才可以提升教学的质量;其次,是能力点方面的内容,所谓能力点,主要是针对思维、动手操作、应用知识等方面的能力,这也是教学要实现的目标,同时,教师也应该将这种目标在讲解中突出,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基于此,才可以使得教学课堂具有良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师生之间可以形成紧密的配合,共同努力完成教学目标,构建出充满活力、生机的优质课堂,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强化课堂训练
在开始讲解新课程之前,首先教师应该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完成预习,促使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生词,对文章的内容、结构、主题、背景等有一定的了解,以此为基础再开始新课程的讲解,可以加快学生理解的速度,促使学生更好地将知识内化,进而提升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例如,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批注,也可以将重点的语句画出来,自己总结一下文章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在完成预习后,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的问题来考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基于此,学生就可以更有效率地完成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并且,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掌握,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实际进行《沁园春·长沙》的预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前设计好预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内容,设计一些适合难度的题目,促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积极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