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微见著 博闻强记
发布时间:2020-11-13 12:00 来源:考试周刊杂志 点击:
摘 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应该“把握信息时代新特点,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在文章中,笔者尝试以微博为平台,探索高中语文教学的新路径与新模式,力求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促进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 微博;高中语文教学;新模式
据2019年3月的数据显示,截止到当月月末,微博月活跃用户已达4.65亿,其中,青少年占据重要比例。可以说,我国已经进入“微时代”。基于此,我们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微博信息量大、灵活性强、传播性好等优势,为语文教学提供助力,使语文教学的视野更开阔、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
一、 以微博助力阅读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发挥微博的优势,为阅读教学提供助力:一,通过微博了解背景知识。高中语文教材中选择的课文,通常都是名家之作,课文内容通常带有作者鲜明的个人特征和显著的时代烙印。因此,如果学生能够了解课文背后的背景,对于他们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课文的内涵大有裨益。而微博,恰恰为学生提供了这一渠道。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平台,甚至跟作者文章有关的公众号了解作者及作者作品的一切信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中的领悟力;二,通过微博拓宽阅读思维。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倾向于“标准化”教学,而新时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则更加倡导“个性化”教学。与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相比,教师更愿意看见学生不同的阅读思路,听见学生不同的阅读感受。而微博作为不同思想与不同观点的“集散地”,可以帮助学生拓展阅读思维,激发阅读灵感;三,通过微博激发阅读感悟。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倡导“深度阅读”的理念。而学生要想不断挖掘阅读的深度,就需要对于文本材料进行反复的揣摩与研读。即使在学完课文很长时间以后,也许某一个场景、某一个事件也会触发学生对于课文的重新思考。那么,学生可以借助微博记录自己的感受,或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从而不断激发自身的阅读感悟、升华自身的阅读体验。
下面,笔者以《赤壁赋》的教学为例,针对微博在阅读教学中的功能展开论述:一,通过微博了解背景知识。对于不了解《赤壁赋》这篇文章写作背景的人来说,全文似乎只有纵情山水的怡然自得和看淡世事的豁达胸襟,仿佛描写的是“天地人”融合而成的旷世美景。然而,如果了解这篇文章写作背景的人就会知道,文章里面不只有喜悦,也有忧愁;不只有洒脱,也有怅然。可见,了解写作背景,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学习本课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关注“漫话苏东坡”这个微博账号,在这个账号里面,详细地介绍了苏轼的生平,并解释了苏轼绝大部分作品的创作机缘和写作背景,其中,也包括对于《赤壁赋》的介绍。学生通过关注这个微博,不仅能够了解苏轼在写《赤壁赋》时候的个人境遇,也能够了解苏轼一生的宦海沉浮与人生态度,这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有着很大的帮助;二,通过微博拓宽阅读思维。微博是一个相对开发与自由的空间,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在这里交流思想、分享观点。而教师恰恰可以利用微博的这一特性,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听取不同的声音、产生不同的感悟。无论如何,微博对于阅读教学都有着强大的助力作用,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这种助力,促进阅读教学的创新。
二、 以微博助力写作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以下渠道,发挥微博对于写作教学的助力作用:一,通过微博积累写作素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学生之所以谈“写”色变,主要是因为缺少必要的知识积累和素材输入。而微博所承载的信息量大且时效性强,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微博来积累所需要的写作素材,为写作奠定基础;二,通过微博培养写作习惯。到了高中阶段,学生所接触到的写作任务篇幅都较长,内涵也较为深刻,这往往带给学生较大的写作压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微博篇幅短小、操作便捷的特点,鼓励学生通过微博记录心情、描述事件,从而养成随时用文字抒发情感、用语言记录生活的习惯,促进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三,通过微博创新讲评模式。在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讲评的模式比较单一,且通常都以教师为中心。而微博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构建多元化的习作讲评模式,也有利于构建平等化的师生互动关系,从而形成作文讲评的新思路。
例如,教师为学生布置了《善良,也需要铠甲与锋芒》的写作题目。初读题目的时候,很多学生抓不住写作的头绪。在有了写作思路之后,又缺乏写作的素材,可谓困难重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充分利用微博来助力写作教学:一,通过微博积累写作素材。要写好这篇作文,对于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阅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让学生进行“当堂写作”的难度很大。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写作的难度、克服写作的障碍,教师可以在进行写作训练的前几天,就向学生发布写作题目,并要求学生在“刷”微博的过程中关注相关的内容,从中寻求写作灵感、获取写作素材。于是,有的学生在“刷”到跟“江歌案”有关的微博话题的时候,会产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感悟;有的学生在“刷”到“‘空调小哥’徒手爬楼救小孩获得奖励”的微博话题的时候,会产生“让好人有好报,,是弘扬善意最好的途径”的感叹;在“刷”到电影《芳华》的微博话题,看到众人都在讨论主人公“刘锋”的“好人没好报”的时候,会产生“善良需要铠甲”的体悟……这些内容不仅为学生的写作拓展了思路,也提供了素材。可见,通过微博积累写作素材,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好的学习途径;二,通过微博培养写作习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被某句话、某首歌、某个电影、某个场景触发写作灵感。然而,这种写作灵感往往是稍纵即逝的,如果不能及时记录下来,那么就很难再想起来。因此,在写《善良,也需要铠甲与锋芒》这个题目之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每当产生跟这個主题有关的想法或感受的时候,就及时用微博记录下来。当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这些“碎片化”的写作灵感会凝结成系统化的写作思路,从而不仅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还锻炼良好的写作能力;三,通过微博创新讲评模式。在传统讲评课上,教师只能泛泛的针对普遍问题进行讲评,无法对每个学生做出个性化点评,也无法与每个学生开展及时的互动。而微博在写作讲评中的应用,能够为师生之间同时构建“一对多”和“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教师既可以针对普遍情况进行集体点评,也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点评。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微博与教师进行交流与互动,从而构建全新的讲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