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措施分析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小学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是学生今后长期阅读的开端,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深入理解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认知动态,正确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乐观、高效的阅读习惯。因课内阅读在大部分小学已经很普及、很重视,现文章重在介绍课外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所采取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意义;方法
一、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网络资源的推广,各科知识的获得会更加方便和多样,所以,课外阅读是获取大量知识资源的有效途径,可以增加学生积极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能多方面的理解知识,积累多方面的知识资源。对于小学生来说,获取知识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看等方式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走向语文深处的指引者,能引导学生更深入的学到丰富的语文知识,能使学生积极有效地了解知识。首先要说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所存在的意义,和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次重在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
二、 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意义
在学习阶段,知识的获取大部分来自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写作方面资源信息的重要来源,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使他们感受到新时代教学方式的魅力,推动小学语文教师主动优化自己的阅读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阅读的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在科技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课外阅读占据很重要的角色,因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大部分信息的获取都是通过课外阅读来实现的。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新理念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能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三、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尤其在课外阅读教学环节中尤为突出,其中包含以下几种情况。
(一)课外阅读资源太乱
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课外资源的来源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课外读物,另一个是网络资源。课外读物可以在图书馆选择,能在图书馆陈列的书籍,一般都是经过国家严选合格的书籍,再加上教师的选择建议,来给学生做参考。但是网络资源都是全民共享的,资源的正确与否,是否积极向上,有待考证。一些家长给孩子提供手机、电脑等资源,让学生自己找资料学习,往往学生会进入不好的资源网点,比如游戏、图片等,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忽略了网络课外阅读的目的。这样不仅起不到课外阅读的作用,而且还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有误
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布置的课外阅读范围太宽泛,学生不知道该怎样选择。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站在学生能接受的角度教导学生,出现学生“不想读”,教师“教不好”的现象。
(三)学生无法产生兴趣
现在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尤其是高年级的小学生,课后作业较多,时间不够用,对于教师留的课外阅读作业,没有时间完成,也没有兴趣完成,因此忽略了课外阅读。
四、 探索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培养措施
(一)更新教育理念,确定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教师在课堂上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是帮助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是阅读对话参与者,然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阅读的主角。在课堂教学上,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本着学生是课堂阅读活动的主角,教师不能把自己的阅读内容强加给学生,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作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时代要求,改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思想,以自主阅读为主线,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巩固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增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深刻认知和理解所学知识,方便以后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比如,在上一节语文课时,可以给学生留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课文的段落大意,并对整篇课文的思路做概括总结,然后对课文分段、分层次的分析全文的写作特点。这时,作为语文教师,要站在指导者的位置,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方式适当做引导和点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对课文的看法。因此,通过确定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充分体现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自我陶醉”中理解课文,学到知识,并对课文内容加深印象,为以后的写作和应用奠定基础。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是慢慢培养出来的,因为有兴趣才能产生习惯。在语文教学中,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段,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有了一定的基础,阅读习惯的正确与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阅读技巧指导,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帮助他们学好语文,做好课外阅读。
1. 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习惯
整体阅读,把握一篇文章主旨,是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比较常见的阅读要求,具体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从课文标题入手,分析题目结构,确定题目包含的内容范围和意义侧重,拟定可能要表达的主旨思想和表达形式;第二,用彩色笔勾画出课文中的重要信息,用不同符号标出关键词;第三,整理段落层次,分析每段的大概意思,标注在明显位置;第四,末尾总结全文主旨,分析作者写作意图和大概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