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的创新策略探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与行为能力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这一时期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使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均能够得到积极的发展。而班主任作为学生在小学阶段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之一,对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班主任应当注重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努力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为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而保驾护航。文章就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的创新做出了简要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范畴;方法创新
一、 引言
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与其他阶段有所不同。这一时期班主任除了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外,更重要的时立足于学生自身特点,与其他教师积极配合,在促进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使班级的德育工作也能够进一步完善,并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做好学生家校之间的沟通桥梁,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小学阶段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主要范畴
结合当前小学班主任工作实际,对班主任的主要工作范畴做出以下介绍。首先,大多数班主任往往在小学阶段都担任一定的学科教学职务。因此,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便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即为学生知识的积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其次,班主任作为班级中的重要成员,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培养并选拔班干部,为学生们创建一个井然有序的学习环境。最后,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教师以身作则,使学生的思想品质逐渐提升,并逐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 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不断创新的积极意义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人物,其班级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样对学生的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不断创新管理过程与管理策略,能够与素质教育理念相切合,站在学生的角度积极地思考问题,而且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班主任应当不断创新班级管理策略,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保驾护航。
四、 当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简要分析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观念滞后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这一时期的学生无法长时间对同一事物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同时学生对外界的事物却又充满了好奇心。这一阶段是学生良好行为意识与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班主任应当重视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但是,就当前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与生活现状而言,由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观念较为滞后,缺乏创新,对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给予极大的鼓励,而是因循守旧,班主任的观点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除此之外,当学生面对一些新鲜的事物与知识时,班主任往往无法留给学生独立的时间去思考,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另外,一些班主任虽然考虑了班级管理策略的创新,但是却没有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综合以上因素,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的滞后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二)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时,《新课程标准》也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仍然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与教学过程中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导致了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的机会较少。另外,一些任课教师片面地注重学生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果的提升。而以上两种因素直接造成了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自主性受到忽略。自然班主任也就无法实现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创新。部分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并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忽略了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忽略了教学“以人为本”的理念,班级管理成为班主任的一言堂。这些因素导致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过程无法得到创新。
(三)班主任忽略了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往往认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年龄较小,其在某种意义上自身能力不足。因此,班主任应当尽量为学生考虑,给予学生较多的关爱,做一切为学生好的事情。殊不知,班主任虽然思想上想要对学生好,但是这种“好”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在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被动地接受一些内容,学生无法积极思考,无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便无法得到相应的培养。同时,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理念与《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相违背。
五、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的创新
(一)班主任不断提高自身专业修养
班主任作为班级中相关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其自身的行为举止对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当然,这些影响既包括一些好的作用,也包括一些不良的因素。因此,班主任要想不断创新班级管理办法,那么,首先其自身应当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自身来影响学生,不断规范班级管理方法,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信赖感。只有这样,班主任的自身专业素养提高了,才能更加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不断去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二)班主任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于外界对自身的观点态度尤为注重。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关注,从而在接下来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工作,使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更加有效。那么,班主任如何能够真正关注学生呢?首先,从细微处入手,从小事入手,班主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次,人们常说,“亲其师则信其道”,班主任管理工作也是如此。班主任要想真正完善班级管理工作,那么,教师应当与学生及时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愿意与教师去沟通,愿意与教师分享自己的心事。班主任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便会得到极大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