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小学阅读教学中“读”的教学误区与策略探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逐渐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但是目前我国小学阅读教学中“读”的教学存在一定问题。基于此,文章简要介绍了小学阅读教学中“读”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小学阅读教学在“读”的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 引言
  阅读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基础性内容。在新课标的指导之下,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强化学生的个性阅读,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加深体验和对文章的理解使得阅读教学更加高效。在新时期,虽然语文教师越发重视阅读教学,但在实际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问题。
  二、 小学阅读教学中“读”的意义和作用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直接让他们了解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许并不容易,通过“读”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增加语言积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而且还为学生写作积累了素材和词汇,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因此“读”对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小学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培养性格以及习惯的最佳时期。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具有一定作用。另外,在全面推行新课改的情况之下,我国的教育更加重视核心素质的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够适应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例如,个人修养、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合作创新等。语文阅读教学本身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具备较多的教学资源,通过阅读文章,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经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在提升学生文化底蕴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
  三、 小学阅读教学中“读”的教学误区
  (一)注重数量,忽略目标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积累阅读量,在课堂上采用了默读、速读、齐读以及分段朗读等各种方式,虽然读的形式众多,但是实际上,学生并不理解自己朗读的文章所表达的意思,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文字得理解并没有十分透彻,因此机械化的朗读只会让学生认为自己是在完成教师交代的任务,在读完之后也并没有获得什么知识或感悟,这种无目的的朗读,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只能是事倍功半。
  (二)强调自主,缺乏指导
  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过于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缺乏引导,仅凭着自我感觉在朗读课文,而且朗读的次数过多、机械化的重复,可能会导致学生在不了解其情感特征的情況下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认为教师在让他们做无用功,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丧失阅读的兴趣,甚至讨厌阅读。而学生的朗读水平也仅仅停留在浅层表面上,难以达到新课标中正确、流利且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标准。
  (三)面面俱到,难以全面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讲解的过程中,过于追求更加全面、更加细节的指导,但是事实上,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这样的指导方式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全文指导的内容较多,如果教师想要全面地进行讲解,势必需要压缩其他教学内容的时间,这就导致出现讲解不透彻的问题,很多知识点或者是段落句子的分析不到位,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文章重点,且浮于表面得讲解过多,让学生觉得复杂烦琐。想要做到面面俱到,最后往往造成讲解难以全面,甚至面面不到。
  (四)评价模糊,缺少针对
  对于小学生而言适当地夸奖和合理地评价能够有效提升其阅读的积极性。而大多数语文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后会给予诸如“读得不错”“读得真好”这类的评价,但是这一类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学生对于自己的朗读究竟好在什么方面并不清楚,而且教师如果经常以此来评价学生的朗读,学生就会认为教师对于每个学生都是同样的评价,认为教师并没有认真听自己朗诵,也就会降低朗读的积极性,进而降低阅读热情。
  四、 小学阅读教学中“读”的教学对策
  (一)明确目标,精心设计课堂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本节课堂的目的,选择恰当的朗读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首先在初读的时候,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所以可以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习惯默读或者小声朗读。其次,在精读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理解甚至想象,尽量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最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赏析朗读,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与课文内容相符的背景音乐、幻灯片等,烘托文章氛围,并安排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加上肢体动作和表情,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进行演绎。
  另外,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问题设计引导学生领会文章情感,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哪个字需要重读,那句话要轻读。在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文章含义的时候,这些阅读技巧上面的指导会使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过于在意重音应该放在哪个字上,而忽视了对文章内容的思考。而且小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自主思考的能力有限,尤其是在自主性较强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地设计课堂问题,通过启发性的问题,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思考,用心体会作者的感情。例如,在学习阅读《钱学森》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问学生:为什么钱学森要放弃美国优越的环境,而回到祖国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的描写并将其生动的朗读出来,如“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好事。”这样的句子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能够在无形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有一定的帮助。


谈如何提高小学低阶段后进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与智力开发
英语口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
论美术教学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论情景模拟教学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翻转课堂教学的思考
浅谈高校日语会话课教学改革
试析党校教学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关于绥化市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数学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
民族文化素养在高校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培养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因素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
古诗品读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的关联性研究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