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要:在社会发展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得到丰富,我国的教育领域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在体育教学中也是如此。基于此文章结合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兴趣不足、课堂趣味性不足、学生自主性不强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情境教学法、游戏引导法、微课等方法提出应对策略,希望可以转变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体育教师也开始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始大胆地进行尝试。虽然目前体育教学处于稳步发展的表象下,但是其中仍旧存在的不同的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引导。只有不断地分析引导,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体育教学中的这些问题,才可以让初中体育教学在教育领域中获得质的飞跃。文章将结合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做具体阐述。
一、 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兴趣不足
在体育教学中包含了理论引导和实践探究两个部分。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往往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实践探究。部分教师会在单一的示范讲解之后,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分解动作,以达到教学的目标。长期处于这种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只能通过反复练习实践才能够掌握体育知识的要点。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二)课堂趣味性不足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学校中的体育教学仍旧保持传统的“示范+模仿”的教学模式,很少有老师会结合学生的需求进行创新。在这种欠缺趣味性的课堂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此外,还有部分学校采用“放羊式”教学方式,在完成基本热身之后,就要求学生自娱自乐。由于学生的锻炼时间不足,体育项目较少,加上学生无法体会到学习趣味性,因此,学生常常会出现抵触情绪。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学习的学生很难体会到乐趣。
(三)学生自主性不强
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目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受到教师观念落后、学生排斥田径类项目等情况,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生长期处于欠缺先进理念融入的体育课堂中,他们只能被动参与体育训练,学习自主性欠缺。长此以往,必将大大降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继而影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 提高初中体育课教学质量策略
(一)情境教學法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心理想象和身体运动等途径,将教学内容人为地融入一些假设,引导学生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在特定的人物活动环境中,感受体育知识的趣味性。这种模式可以一扫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开放课堂教学环境,将学生从开放课堂引入现实情境,继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走进情境,通过独立学习或者合作探究的途径,在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足球教学为例:在足球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个能够引动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实践发现,可以结合以下几个阶段展开探索:
第一,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在网络上搜集一些与足球比赛有关的内容,并选择一个足球竞赛视频引导学生。通过要求学生想象自己是足球竞赛中的一员,分析如果是自己遇到竞赛中球员的处境,应该如何面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与传统的模式相比,这种途径更利于走进学生的内心,引导学生从心出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结合实际问题引导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会得到显著提升。
第二,在课堂讲授指导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联系,从而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例如,当讲解完足球基础知识点之后,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竞赛情境,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技能、战略等分析,在实战中实现学以致用。初中生的好胜心都比较强,在竞赛情境中,学习积极性得到显著调动。在训练之后,教师只需要结合学生的表现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就可以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在课后评价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外在和内在的评价情境,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让学生在评价情境的引导下,丰富学习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足球教学之后,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引导,针对班级中某一个学生的状态进行外在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和智能活动的表现情况,分析学生学习的程度和结果,尽量通过引导,丰富学生的体验;也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表现,做好自我反思评价。在自我反思中,更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问题,继而及时纠正,获得提升。
(二)游戏教学法引导,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游戏教学法,简单来讲就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通过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游戏氛围,让学生在欢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或者掌握一些课外知识的教学方法。简而言之,游戏教学法教师将有游戏引导和课堂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这一方法,,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巩固新知识,继而实现提高课堂趣味性,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效果。
以球类教学为例,在体育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的不同阶段运用游戏教学法引导学生,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当学生体会到学习体育知识的乐趣之后,更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第一,在准备阶段,在球类训练中存在大量的单一化的动作,如果不及时调整,学生很容易产生倦怠情绪,继而开始抵触学习体育知识。为转变学生的这一情况,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法引导,让学生在游戏的吸引下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改善器官系统协调性。例如,在篮球课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分成两个纵队跑步到操场,既要保证队伍的关联性,还要与另一队成员竞争。通过这段400m左右距离的短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走进课堂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