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严绍霞
摘 要:三至四年级的小学生,字词句的积累,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传承等语文核心素养皆处于最为基础的培养阶段。广泛而有效的阅读教学,有效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能够切实丰富学生的字、词、句,且促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各方面得到有效地培养。文章从激励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设情境丰富阅读手段、尊重个体差异提高阅读有效性这四个方面入手,对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展开探究,旨在引导学生感知阅读乐趣,促进小学中年级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兴趣;情境
阅读,可以助力学生广泛地学习和掌握所需要的知识,提高学生各学科的学习能力。阅读教学,也是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应该侧重的一个方面。教材中的课文,是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方法指导,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抓手。当前,就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受着传统阅读模式的桎梏,还普遍强调熟读背诵,但实际上若將阅读内容与生活体验、阅读兴趣激发相分离,则很难加深学生的理解,也不能切实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对于学生来说枯燥无味的阅读,严重打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也无法获得独到的见解。基于此,深研提高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对于学生阅读水平提升和各学科获得良好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一、 以导向激励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就当前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成绩好的学生大多乐于阅读,兴趣浓厚,而成绩差的学生则觉得阅读枯燥乏味,可以说,不同的阅读兴趣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有着强烈地影响。因此,在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对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至关重要。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自我阅读能力不足,尚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一方面,要通过导向激励来将学生阅读兴趣进行有效地激发,促使学生将阅读转化为一种自我行为,并具有渴求性,消除学生阅读过程中自卑感,增强学生阅读自信心,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选择阅读文本中的精彩段落,吸引学生注意力,于兴趣点暂停,让学生自己去阅读领悟,并推荐相关课外阅读书籍,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不断增强。在布置阅读作业后,教师要特别注重检查督导的作用,学生在阅读课文或课外书籍后,课堂上教师要针对相关内容,适时提问学生进行示范朗读,介绍一下具体的阅读内容,或者说一说课后阅读中的所感所想,这就能够激发学生重视阅读,不断提高阅读地有效性。
小学中年级语文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要注重理解与积累,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面入手,深化学生对于词句的理解,通过摘抄、背诵等方式,鼓励学生积累优美词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地基础。例如,在《金色的草地》教学过程中,围绕“我起得很早很早去钓鱼”这一句出发,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强调“起的很早很早”?可以让学生模仿这句话进行造句,从而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同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围绕“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出发,分析“并”有什么含义?通过关键词句的分析理解,有助于促进学生正确阅读态度的树立,,强化学生阅读体验,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不断增强。
二、 以精讲指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传统讲读教学法的特点在于,侧重于讲解和分析,一旦教师讲解过多,极易向灌输式教学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自身阅读理解能力的增强。因此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要注重学生独立阅读的训练,教师为学生阅读做出指导,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逐步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字词句段的分析能够锻炼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但琐碎化的分析极易影响学生整体阅读感悟的形成,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基于新课标要求出发,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要重视阅读指导训练,培养学生语感,确保语言促进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明确阅读指导训练的内容以及形式,以达到高效的阅读教学。结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要找准文本中心句与重点段落,明确中心思想,将学生阅读情感进行有效激发,通过分角色读、评读、表演读等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朗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地显著提升。
例如,在《秋天的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雨”出发,串联起秋天众多景物,整体上打造美丽欢乐的秋天。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展现秋天特点的语句,仔细阅读并说一说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就朗读情况进行评议,尝试着将文本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将评议与阅读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情感的深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的抒发出对于秋天的喜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课堂归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讲解阅读见解,探讨课堂阅读的重难点,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表现并实施做出引导,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与能力,深化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为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地基础,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也能够得到明显提升。
三、 以情境创设丰富阅读手段
对于学生个体来说,教学内容、形式、方法以及教学情境、教师情感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学习意向与情绪产生一定影响。其中,热烈且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对于小学生参与学习的情绪调动最为有效。实践教学中,教师应侧重精心设计阅读情境,利用趣味情境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将阅读教学内容融入情境中,让阅读内容所具有的趣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以演唱、绘画、表演等手段为支持,形成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活动,通过直观化、生动化的方式来呈现出来,唤醒学生的阅读欲望,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地有效开展。例如,教师可以结合阅读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心理及兴趣爱好,设计个人或团体表演、合唱、比赛等方式,保证阅读教学手段的丰富化,引导学生对美好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进行欣赏,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趣,在鼓励学生体验与表达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板书设计可突破以往文字的局限,将生动图像以及简笔画等融入其中,对学生产生强烈吸引。通过课本剧、小品表演等方式来打造生动的课堂情境氛围,对学生阅读欲望加以唤醒,在学生参与表演的过程中能够更为精准地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深入体会阅读作品所具有的深厚人文内涵和情感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