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情境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和实践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吴冬俊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體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化学;实践研究
  一、 情境教学的源起
  杜威也非常重视学习情境性,杜威认为:“学习思维源于经验情境”“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与改组”等。杜威在“儿童中心”教学理论中还提出了“做中学”,他认为学生必须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去学习,只有这种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和成长。
  二、 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改革需要情境教学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活动表现评价要求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以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与活动成果。学生可以以行动、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写作、制作档案资料等方式展示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此标准可以看出,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为基础,采用最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化学教学情境。
  (二)化学学科的特点呼唤情境教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涉及人类所面临的一些重要行业,如:环境、卫生、能源、资源、材料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情境教学的素材来源。同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实验也是进行情境教学的手段之一。
  (三)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需要情境教学
  初中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显现,他们好动、好胜、好奇、好问、好试,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并且现在初中生的口味变得刁钻起来,他们渴望课堂形式新颖、课堂气氛活泼,渴望知识趣味化、内容生活化,因此在化学课堂上创设形式各异、与众不同的化学情境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三、 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以下原则
  (一)紧扣教学内容原则
  教学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我们必须全面仔细地研读教材,紧扣教学内容,根据教学任务制定具体教学目标,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教学情境,力图使教学内容与情境之间建立深层联系,使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尽可能相互渗透并交融。
  (二)情境的科学性和真实原则
  之所以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走进课堂,顺利进行教学活动,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时必需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他们的心理、能力、水平等特点。
  同时在创设情境时,要坚持真实性原则,杜绝杜撰的虚假情境,,因为学习情境越真实,学生建构的知识框架就会越可靠,以后学生如遇到此类真实情境就会灵活运用,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学生在遇到真实问题时,想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可是却感到无从下手,究其根源就在于:他们的学习经验脱离了学习内容赖以从中获得意义的真实情境。学生只是刻板的、不完整的、肤浅地理解了经过简化的知识。因此要想培养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那么必须提供真实的学习和应用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对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大有好处。
  为了使学生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需要创设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且又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的情境。教师可以针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或是生活中的现象把它们与本课所讲的化学知识有关的内容提取出来,进行加工,最后以图片、人物对白、故事等形式展示出来,以此来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如在学习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时,情境①:做完饭,怎样熄灭液化气?利用了什么原理?油锅起火,如何处理?利用了什么原理?情境②:古成语中,“釜底抽薪”“抱薪救火”“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用了什么燃烧和灭火原理?情境③:播放电影“紫日”片段,山火向主人公扑来,睿智的小女孩用一根火柴把附近的草也点燃,人就获救了,请问这是什么原理?
  (三)情境的探究性和启发性原则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化学教师为了让学生处于“愤”与“悱”的状态,必须将化学事实或问题镶嵌在真实或者仿真的环境中,这些情境问题一般是由易到难,有明显阶梯性。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HJ1.1mm〗
  (四)情境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原则
  教学情境一般采用视频、新闻、图片、动画等形式,要尽可能真实、简洁而生动地突显要研究的问题,以便快速把学生带入问题解决的教学活动中。同时,“情”境教学,教师要把饱满的情绪带入课堂。用热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使他们很快理解情境内容,抓住核心要素。如在学习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时,直接请学生观看三幅图片,思考病人得了哪种疾病?(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显示图片和疾病名称:粗脖子病、佝偻病、龋齿),这种直观生动的情境,可谓开门见山,直击主题,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意识到原来化学对保证人类的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然后又在课前精心挑选一名学生扮演一位“老人”,慢慢悠悠地走向讲台,到讲台边时,忽然不小心摔了一跤,“老人”疼的坐在讲台上,边哭边说:“怎么又把腿摔断了?”教师乘机请同学一起分析:“老年人为什么容易骨折?”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自然地转入到怎样科学补钙上来。这种直观性和生动性相结合的情境,一般是采用问题驱动加角色扮演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适合初中生个性特征。
  (五)情境的正面体验原则
  消极的情感体验会阻碍、干扰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而正面的情感体验却能诱导、激发学生积极去探索和研究。在情境处理中老师应该多引用正面宣扬化学价值的情境,引导学生欣赏和享受化学。如利用化学发明航空火箭的材料、衣服材质、水污染处理、人工合成氨等,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带来的危害是人类不当使用造成的。化学科学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如不宜使用“浓硫酸泼熊”等视频作为情境。


小学英语教学与智力开发
英语口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
论美术教学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论情景模拟教学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翻转课堂教学的思考
浅谈高校日语会话课教学改革
试析党校教学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关于绥化市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数学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
民族文化素养在高校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培养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因素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
古诗品读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的关联性研究
浅谈教师“下水”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作用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