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中学语文课本中民歌思想的内容分析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洪茶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括很多中国古代民歌,这些民歌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和艺术性,是中国宝贵的文学财富。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民歌素材,剖析其中的思想和内涵,以此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热爱,使学生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促进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中学语文;民歌;课本;思想内容
  中国古代民歌形式多样、思想内涵丰富,体现着各个阶层民众的心声,由于作者身份地位以及人生阅历不同,他们创作的民歌作品也呈现出不同的思想内涵以及艺术主体。民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明显的群众性,内容一般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人物为主。由于民歌类型众多,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民歌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帮助学生对中国民族诗歌文化有更加系统的理解。
  一、 中学语文课本中融入民歌思想内容的必要性
  我国的文化成果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和总结,已成为现今教育行业共同参照和研习的经典,更是我国在世界范围的标签和名片。中学阶段的受教群体作为我国未来变革的核心支柱,更应着力研习传统文化的精髓内涵,,并将这种精神财富渗透到自己的认知和行动中,实现自我思维境界和行为方式的优化转变。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任务,更应将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教育对象创设更为正向、积极地学习氛围,避免由于其他文化冲击带给受教群体的不良影响。初中阶段的教育对象已经形成了一定水平的辨识能力,对祖国的情感也达到了一定的深度,选择在此阶段加强传统思想和文化的传播,并从带有传统意蕴的民族歌曲入手体味文化,则会对教育对象产生更为深远的教育意义。民歌中饱含大量的民族历史和特色化的信息,在传授过程中,教育对象可借助带有民族气息的形式来理解和感受歌曲中的意境,同时体悟歌词中传达出的丰富内涵。民族歌曲是较为典型的民族文化体现形式,可以让教育对象在更为自由、多样化的形式下,不断体验文化多层次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在受教育的初始阶段便能够有效获得传统文化的熏染,并渗透于意识和行为习惯中,为未来发展祖国各行业奠定情感和意识基础。
  二、 中学语文课本中渗透民歌思想内容的途径
  (一)组织教学活动,渗透民歌思想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歌思想,教师可以结合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受民俗,体会民族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精神,促进学生手脑并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民歌,朱熹在《诗集转序》中写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处于巷歌谣之作……”,由此可见,以《诗经》十五国风为代表的中国民歌,其中恋爱为题材的民歌居多。以《静女》为例,《静女》是一篇卫地民歌,是对卫宣公好色的讽刺,内容以青年男女之间的情感为主题,全诗共有三章,以男子口吻对女子的魅力,以及约会的内容进行描写,其中女子焦急等待男子,以及男子恋爱中爱屋及乌的心理刻画非常生动。这类题材诗歌其思想主题体现的都是年轻男女之间纯美爱情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歌颂与追求。通过对这类诗歌题材的讲解和教学,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民众对美好情感以及生活的渴望,以及当时人民对内心解放和自由生活的渴求。
  教师可以利用和开发课本中这类诗歌题材,为学生组织学习探究活动,以彝族为例,以学生兴趣和爱好为依据,将学生分成4~6个小组,学生以小组為单位彝族民间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民歌资料进行搜集、归纳和整理,最终选出交流组长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对民歌民俗的探究之中,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中国民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体悟。
  (二)利用微课教学,认识乡土民歌
  微课是一种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形式,初中语文民歌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微课,帮助学生理解民歌中的思想文化,强化学生语文学习体验。语文课程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科目,对学生思想道德以及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将语文教学与民歌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从乡土民歌中了解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宗教与民情风俗,因此,民歌极具教育价值,利用微课传播民歌思想,有利于民族文化思想的传承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普古民歌”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利用微课展开教学。课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机等设备,搜集有关乡土民歌的资料和素材,将其制作成为视频以及相关教学课件、课堂练习等。课上导入环节,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聆听和欣赏普古民歌,教师引导学生对民歌的思想内涵进行理解和体悟,在悠扬悦耳的乐曲中,教师引出教学主题——《认识乡土民歌》。在实际教学中,在讲解普古民歌分类以及教学活动时,教师都可以利用微课启发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对民歌类型、民歌的思想内涵有直观的认知,这样的方式更加直接、生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歌的理解,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分组对比教学,深入探究民歌
  在封建社会时期,社会中各种利益冲突,社会矛盾因此十分尖锐。此时处于弱势地位的人民群众往往会借助诗歌创作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反抗,因此,以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为题材的民歌也比较常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歌思想,教师可以将这一类的诗歌进行分类、分组,利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民歌进行学习和深入探究。
  以《硕鼠》和《陌上桑》两篇文章为例,它们都是以社会矛盾为题材的民歌类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其分为一组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了解不同社会时期以及背景下,民族矛盾与社会矛盾的形态,通过分析诗歌词句和内涵,让学生对同一题材不同时期的民歌写作手法、写作特点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并深切体会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对民众的残忍剥削,以及民众民不聊生、四处流量的艰苦境遇。这些民歌主要体现了老百姓不满当时的境遇以及统治,希望能够获得美好、自由生活的渴望,虽然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这种期望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空想,但是确是人民群众不懈努力的理想依托。


谈如何提高小学低阶段后进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中学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关于绥化市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发挥潜能和发展个性
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拓展角度的问题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讨
初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探讨
中职语文“导学探究式”课型设计与实施
成语文言两相宜
中学图书馆未成年用户教育研究
谈提高高中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谈初中语文学生主体性教学
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