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方式思考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梁金花
  摘要:低年级学生从识字开始步入了语文的系统化学习模式中,他们在教师的引领下逐步地储备生字、生词量,逐渐将陌生文字转化为熟悉文字;这使得学生在文字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汲取书籍中的智慧。小学生在低年级阶段的识字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和困惑;教师应认识到当下识字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并引以为戒,帮助学生更加轻松的识记。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思考
  一、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陶行知等教育家的思想,帮助学生尽可能地消除学习障碍;促使学生在记忆与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地展开语文探索。识字不仅要充满趣味性,而且应结合教材的文章内容进行识字累积;达到帮助学生释文断意、通读文章、构建知识阶梯的效果;这样他们才能不断借助新认识的文字攀登阅读高峰,独立乘舟前行达到智慧的彼岸;同时,师生们可共同总结识字问题、一起摸索识字规律,在低年级培养良好的识字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单一的识字教学方法
  最早的识字教学,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史籀篇》,古人利用一些相似事物的对比辨识来达到识字的效果;现代识字教学,普遍地采用了一种“机械化”而又效率低的识字形式——“死记硬背”。这种形式老师通过“标识”阅读中的陌生字眼,随后让学生一笔一划去辨认和抄写来达到识字的效果;这种形式,往往会导致学生在识字中出现“张冠李戴”式的错误,如错把“从”当成“丛”,把“早晨”写成“早辰”,他们难以借助科学的思维模式来区分文字;此外,小学生毕竟还没有能力发展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单一的识字形式恐怕会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长此以往,当学生们在面对课后大量的识字要求时,会备感压力和缺乏兴趣;而且,在识字之后,仍旧不能灵活地应用文字和理解文字本身的意义,会导致他们学习形式和思维僵硬,学习过程中屡屡碰壁。
  (二)识字缺乏规律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字作为文化的符号,往往会蕴含多重含义;有些文字单看比较难识记,但整合到一个情景、一个短语或者一个词汇中,学生们反而能够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如“倜”字单独拿出来,学生很难辨认,但放入词组“风流倜傥”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立马念出来;还有地名,如“圳”字拿出来学生可能会念做“川”,但放入词组“深圳”中,相信没有学生会念成“深圳(〖WTXT〗chuān)”。但是,如今识字教学中,教师还是不善于发掘一些文字的巧妙识记方式,总是让学生独个文字的去记忆;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缺乏章法,文字的储备量也远远达不到目标要求。
  (三)识字中学生较为被动
  目前,学生们的绝大多数识字过程都是处于教师的引导之下发生;他们很少去独立的识字,并且识字的积极性也不高;识字也仅仅是为了完成课堂任务,识字较为被动——教师说如何识字,学生就如何识字。学生不会去找到文字的规律,也没有自己的识字方向,识字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懒散的状态;这使得他们对文字缺乏兴趣,对于文字背后隐含的深意更是缺乏探索精神。除此之外,识字过程中教师的过多干预,也会导致学生们难以灵活地思考,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去“生硬”的识字,严重依赖教师和不能形成每天识字的习惯。
  三、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
  (一)形象直观演示法
  形象直观演示法作为一种传统的识字方法,从古延续至今;在传统的识记形式中,古人通过观察身边与文字相关的事物来记忆文字;而今,结合《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教育应与时俱进,且通俗易懂”的要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或其他现代科技手段,将文字以更加形象直观的方法演示给学生们,来取得更好的识字效果。汉字由甲骨文、金文等象形文字演变而来,其中不少字还保留了象形文字的特征;象形字本身就赋予了一定的物质形象,通过这种形象的对比,学生们不仅能够“借物思字”,还能够通过分析文字形态来检查自己的书写对错。如“目、云、月、雨”等字,教师可将文字转换为动态物体,通过多媒体来演示;先准备“一双眼睛”的图片,随后展示“目”字的书写,接着将“目”字翻转过来变为横着写的“罒”,这时看起来就像“一双眼睛”,于是学生们就能够直接猜出其字义。同时,有的象形字还可以通过动态模式来演示;如“雨”变为一个倒立的“山”,下面有四个点;看起来就像是在下雨,将下雨的动态图与文字的变换结合起来,就会让学生们将“雨”字记得更加牢固。此外,一些文字还可以进行偏旁部首的拆分来识记,如“酒”字去掉三点水就是“酉”,就像是没有了酒的酒瓶。这种形象直观的演示,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把文字辨识变得更为简单,使学生们的记忆更为深刻。
  (二)猜谜语识字法
  猜字谜作为我国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将其应用到学生的识字教学中,不但能够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如《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传统文化与课程的融合,可帮助学生树立道德风范。”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字谜,或者是从汉字的“音、形、义”等不同的角度着手来创作一些字谜,让学生们在猜字谜的过程中领会文字本身的内涵。如“一人”的字谜是“大”,“一加一”的字谜是“王”,以后当学生在写这两个字的时候,就很難写错了。有的字谜还包含文字本身的含义,如“一字十三点”谜底是“汁”,有很多点自然就成“汁”了;“一夜又一夜”谜底是“多”,一夜一夜的岂不是多呢?而且“多”字又是从“夜”字上拆分得来,十分有趣。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课后自主搜集一些字谜来互动,这既能够提升学生们的识字能力,还能够强化学生们的文化传承意识。
  (三)游戏识字法
  《吕氏春秋》中提到:“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而“游戏识字法”正是将枯燥的识字教学融入轻松的游戏中,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和鼓励他们进行总结的良好教学形式。老师可以举办“扮演小动物”的游戏,让同学们自主选择扮演小兔子、老虎等动物,老师则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的文字;然后让学生们自己或则团队合作的形式,将与自己角色有关的文字归类,类似于构建“失物招领”的情景来完成识字教学;如“小兔子”有关的文字有“胡萝卜、白色,青草、耳朵、跑……”,“老虎”有关的文字有“王、凶猛、黄色……”;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文字常识,而且还能让学生理解文字的应用方向,如:在以后描述小兔子的时候,学生自然地就会联想到这个游戏,将相关文字应用起来。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每个人身上贴一个字,然后找到能够和自己组词的文字,尽可能地找到更多的“朋友”;老师可以鼓励他们“认识越多的字,朋友就越多,自己也会变得越聪明”,并且隔一段时间就开始新的“找朋友”游戏;学生们会发现自己认识了更多的文字,也交到了不少朋友,学习也变得更加有自信。


谈如何提高小学低阶段后进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与智力开发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作业设计的应用
语境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发挥潜能和发展个性
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拓展角度的问题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讨
初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利用多媒体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兴趣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探讨
谈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
中职语文“导学探究式”课型设计与实施
成语文言两相宜
谈提高高中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谈小学英语游戏激趣教学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