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核心素养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有序思维渗透与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何珊茹 徐健兰
  摘 要:数学思维是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教育的初始阶段,思维结构相对较为单一,而且缺乏必要的有序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时也时常无序。基于此,作为低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来指导小学生改进自身的思维方式,以此来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本文以有序思维培养为主的低年级教学案例,探讨几种有效的教学渗透与培养措施,提升低年级数学教学实效。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低年级;有序思维;渗透
  低年级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他们年龄小,好奇心重,头脑里的思维活动杂、乱、野,是无序的。听到人们谈论什么,他们就想要知道什么,喜爱盘根究底;看到什么新鲜事物,喜爱毫无头绪地猜想。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可以发现小学生面对问题的解答,往往不知从何着手,表现为看到哪里想到哪里,无一定的思维程序,突出自我中心的思维特点,即在思维过程中往往不做任何逻辑推理而是利用想象和类比直接从前提跳到结论,主观随意地为问题作答案,这个思维上的无序性和盲目性,是他们思维活动中的弱点。
  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生自身由于年龄较小,在认知以及心理上的限制也相对更多,由此,学生在数学思维发展的过程当中会表现出主观、随意,作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必须要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训练和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进而达到逐步帮助小学生克服自身在思维上的无序性与盲目性,,最终达到课程标准当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能有条理的思考”的基本要求。
  一、 通过观察、比较来达到体现有序的目的
  观察是形成思维的先决条件,作为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当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指导学生展开有序地观察、比较,通过此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提升感性材料的积累,进而为之后更加复杂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较好的认知基础。但是,就目前而言,当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情境图之中的物体数量相对较多,而且其中有一部分是隐蔽而且分散的,作为教师必须要进一步强化学生在观察有序性上的指导,逐步引导学生建立由大略至细致、由宏观至微观,并且逐步养成由左及右、由上及下的观察习惯。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一数》一课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儿童乐园的场景,图片当中所包含的内容分别为:1架旋转木马、2个玩具小屋、3个滑梯、4个秋千等,完成展示之后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比较,之后可以尝试采取划“○”的方式来进行不同娱乐设施数量的记录。在学生数数和记录的过程当中,教师要走下讲台巡视,掌握小学生的数数习惯,之后进行提问与点评。之后,再展示画有4~8只小鸟以及5~9名小朋友的图片,由于图片当中所展示的内容数量较多,而且分布相对分散,在要求学生观察的过程当中,作为教师必须要有侧重点的展开必要的指导。比如,教师可以使用电子教棍指向图片当中的物体,采取由上至下或者由左至右的方式来逐个数数,在数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将激光笔指向所数物体,以此来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官刺激。通过此种方式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感觉的目的,并且起到强化学生自身符号化以及对应思想的作用,以此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体验比较以及有序观察的必要性。
  二、 通过梳理表达来展开有序思维的培养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对于数学语言本身对于学生自身思维活动的促进与推动上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首先,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有充分的耐心,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尽可能的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并且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地点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以及指导,帮助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师针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有序性要展开针对性训练,逐步的让学生掌握“首先……其次……再次……”的思维逻辑,让学生掌握慢节奏的思维逻辑,之后再通过“半扶半放”的方式来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思路的梳理和表达能力,进而达到扎实有效提升数学语言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加与减》一课学习的过程当中,由于大部分学生通过学前以及一学期的小学课程学习已经能够很快地计算出结果,但是其中大部分同学都不能够将口算的过程清晰而且完整的进行表达。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做出如下提示:首先进行( )-( )=( )地计算,之后再进行( )+( )=( )地计算,然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所口述的计算过程,结合前面的分解图来针对学生在回答过程当中的不足进行必要地补充,如果在此过程当中一部分学生不能及时的回答,则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启发,课后针对性地布置能够达到锻炼学生有序表达方式目的的家庭作业,以此种方式来让学生不断地通过课堂上教师所教授的矫正、模仿以及针对相关不足所补充内容进行反复练习,力求达到逐步学会有序表达方式的目的。
  三、 通过操作探究来达到经历有序思维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是小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更加的直观、生动而且富有趣味,与小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情况也较为契合,由此,目前其已经成为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获取以及技能形成的重要渠道。动作是儿童思维的最初形式,但是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会导致很多动手操作在效率上受到巨大影响。作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必须要针对学生的探究操作过程引起足够的关注,从顺序先后、细节以及流畅度等方面针对学生的状况展开必要的了解与干预。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充分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以操作探究整体有序性提升作为着力点,合理分解操作活动,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建立清晰、正确的概念,最终达到建立有序思维的目的。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做个加法表》一课教学的过程当中,在算到( )+( )=7时,不同的同学所做出来的答案也是不相同的,而且答案本来也不是唯一的,如果通过最终计算结果来评价学生,对于小学生自身的有序性思维考查以及培养而言无疑是不利的。基于此,作为教师在课前可以提前让学生带一部分小方块以及小木棍等学具到课堂上,让学生在课堂上面自己动手,通过观察以及分析的方式来寻找其中的规律,以此种方式来帮助学生以有序的方式来寻找更多答案。对于学生所得出的答案不论是什么样的,作为教师都不要急着去纠正,可以让学生将所得出的答案自己记录于作业本之上,然后核对自己是否遗漏或者存在重复的答案,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何才能夠避免出现重复的答案?”“如何才能够做到不会将答案遗漏?”等与本课相关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答来达到帮助学生思维往有序方向发展。在此过程当中,学生学会了观察以及对比思考,学生可以通过数小木棍的方式来使用最原始的方法进行计算,最终帮助学生更有逻辑而且快速的解决数学问题。


谈如何提高小学低阶段后进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与智力开发
民族文化素养在高校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培养
古诗品读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的关联性研究
在学校班级管理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作业设计的应用
语境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兴趣
谈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
美、英、日、朝四国核心价值观教育比较研究
谈小学英语游戏激趣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谈加强旅游管理专业人文素养的培养
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