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与教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陈一真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小学德育质量监测工具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DEA160370)阶段成果。
  摘 要:“国家认同”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责任担当”的一个基本要点,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达到学与教及测评的一致性。
  关键词:目标分类;测评;核心素养;国家认同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又体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其中,“国家认同”是“责任担当”素养中的一个基本要点。对小学生而言,国家认同是个人对国家文化、历史、政治、地理等方面的认知、承认、接受以及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国家认同这一部分也有明确描述:“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在课程内容“我们的国家”方面也有详细要求。
  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落实国家认同这一核心素养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应该依据布卢姆对教育目标的分类,重视学与教及其测评的一致性,将其贯穿课堂内外,通过各种方式与策略来实现。布卢姆依据心理特点,,把认知过程划分为记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维度,把知识划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识知识四个维度。依据他的分类,教学目标是否实现都具有可测性。
  利用分类表,有效检测一致性。
  布卢姆目标分类用一个二维表格——分类表来表示,分类表的行和列分别由知识维度和认知维度构成,它们的交叉之处构成分类表的一个个方格,而每一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目标,都应该能够归置在分类表的一个或多个方格中,在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一栏目中,笔者依据教材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增强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2. 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3. 感受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根据分类学,笔者把这三个教学目标放置在分类表中:
  在第一个教学目标中,行为动词是“知道”,名词是“多民族国家”,因此把它归为回忆事实性知识;第二个目标实质上是要了解各民族構成和分布的特点及带来的影响和好处,二者有因果关系,属于理解的认知过程,因此把第二个目标纳入理解概念性知识;目标三学生需要从课前搜集的资料归纳出民族关系,有属于理解的过程,同时学生要知道怎么去筛选提炼资料,因此把这一目标归纳在应用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对三个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之后,接下来就应该通过教学活动来达成教学目标了。
  一、 聚焦核心素养,有效梳理课堂教学效果
  (一)借助图表,图解事实性知识,增强国家认同感
  绝大部分五年级的学生都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居住在不同的地方。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目前基本上每一个班级当中,都会有几个少数民族的学生,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介、外出旅游等渠道,对一些常见的少数民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目标一并非只是让学生知道我国的民族数量,更应懂得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中,可借助书中的饼状统计图,让学生分析汉族人口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从而让他们知道少数民族是因为人口少的习惯称呼。
  课堂上对目标一是否达成如何进行测评呢?老师通过“比一比,看谁说出的民族名称多”这一环节来落实。
  在这里,学生要调动以往的知识储备来参加课堂活动,在这一过程当中,他们感受到了“多民族”,尔后,老师通过课堂小结告诉他们: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秦朝开始一统后,至今未变。新中国是各民族共同努力建立的,侵略者是各民族共同赶走的,祖国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祖国现代化是各民族共同建设的。从饼状图的分析到学生理解民族人口比例;从比赛说民族名称到老师激情讲述祖国一统,我们能感受到学生的民族及国家认同感得到提升。同时,从分类表中也能看到目标一在学与教及测试在课堂当中是一致的。
  (二)小组合作,助解概念性知识,感悟民族互交融
  概念性知识包括关于分类和类别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知识。目标二的因果关系,必须先让学生知道民族分布特点,这里,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教科书和三个民族的分布要图,提炼关键字眼,突破教学难点。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彻这一基本理论的重要途径就是小组学习。本活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必须通过多样的小组合作、汇报让学生在动中学、趣中学、探讨中学。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不是被动吸收,而是相互交流,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片段:
  师:你们知道哪个省会住了很多回族人?
  生:宁夏回族自治区
  师:我国有哪些自治区?
  生答
  师:这5个民族自治区是否只居住着回族、藏族、壮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呢?
  生:不是
  师:那我们现在就分小组来探讨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请看学习要求。
  1. 观察回族、壮族和汉族的分布图,结合书本54面的内容,讨论两个问题:
  2. 讨论:这三个民族分布在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分布特点分别是什么?
  学生分小组学习,然后进行汇报。
  应该说,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要点,但感悟民族交融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这一难点只有在“民族分布特点”理解之后,依循二者因果之间的关系,才能突破。需要在学生自主学习、汇报交流后,老师通过检测题来检查学习效果。此环节,检测题的设计可以是图式题:出示藏族分布图,判断藏族的分布情况;判断题: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固定的。请判断对错;填空题:民族成分齐全的省级行政区域越来越()。


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服务型党组织的探索
明治时期日本教育法制变革的历史考察
开展公关教育,提高高职生就业竞争力
媒体艺术时代的美术教育
中国、荷兰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比较研究
高校图书馆继续教育管理之我见
CDIO工程教育培养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
浅谈高校法制教育改革
浅论“单独二胎”对广西基础教育资源的影响
浅谈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的专业见习在其中职教育中的
生态艺术与学前教育浅析
论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发展变化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浅析
浅析中外合作办学视阈下的高等院校教育主权问题
浅谈品德教育的教学艺术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