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展核心素养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张静平
课题项目: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与数学素养的研究》;课题编号:FZ2017GH087。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初中数学教学不仅需要重视学生数学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升,还需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针对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展核心素养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当前,核心素养在教育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培养和发展核心素养成为继知识、能力、价值观目标外的又一重要目标。核心素养是数学的教与学过程中应当特别关注的基本素养,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划分为逻辑推理、数学抽象与数学建模,,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与数据分析能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直观想象力更为丰富。学生具备了核心素养,就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初中数学教学的全新教学标准使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更为明确,同时也对教学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合理使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些就是初中数学课堂需要发展的核心素养。社会要求培养出综合性人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逐渐渗透核心素养的内涵,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数学逻辑思维方式去学习数学。
一、 渗透数学文化,加强逻辑思维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各个环节渗透数学文化,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全面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学习状态、加强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有效提升数学素养,起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讲到“图形对称”这个内容时,有正方形、长方形等(如图一所示),可以选择从剪纸图形入手进行讲解,因为剪纸图形中存在图形对称原理。我们可以使用PPT为学生展示传统剪纸作品,例如:“双”字、“木”字等,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说出这些剪纸的特征。这两个字呈对称图案,通过传统剪纸等方法去渗透数学文化的独特魅力,形象直观地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对称”这一概念的内涵,并迁移到其他图形是否对称、是轴对称还是中心对称等知识点上,为解决其他有关对称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轴对称图形:
图一 常见轴对称图形
再如,数学教师在进行“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时,可以在课前先为学生讲述“鸡兔同笼”的故事,并以“鸡兔同笼”的故事为例对“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展开教学。鸡和兔子同关在一个笼子中,鸡和兔子一共有35个头与94个脚,问题是在笼子里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先设定所有鸡都是独脚鸡只有1只脚,而所有兔都是2只脚,而鸡和兔子同时关在一个笼子里,可以设鸡的头与脚的比例为1∶1,兔的头与脚的比例为1∶2,将剩余脚的总量与头的总量相减可以得出兔总数量,因此可以列出公式将所得数值进行表示,全部鸡与兔除去一半的脚可以表示为94除以2,最后为47,因此设兔的数量为x,2x与(35-x)相加即为47,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相应的整理,可以得出35与x相加即为47,最后x为47-35,所以得出x为12,在得出结果后,教师应为学生布置思考性问题,以兔有两只脚,鸡也有两只脚,这样的方程式该如何列出,同时以该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将“一元一次方程”牢记,并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直观想象力,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多元化地看待和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可以了解数学独特的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 创设真实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
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是由美國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Jean Lave)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Etienne Wenger)于1990年前后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情境学习通俗易懂的理解就是使学生可以将自身的学习融入情境当中,在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在教学中,真实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本手段之一,会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任何学科都需要学生自主地参与其中,不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教师只是采取单一的教学手段去讲课,学生多数是“左耳出,右耳冒”,一节课下来收获甚微。这时候需要教师积极地去营造课堂气氛,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实物展示、列举实例等方式改变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营造出可以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模式,激发学生研究初中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课堂上教学“正数和负数”这一内容时,授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课件展示,支出+3元;收入-4.2元;前进-15米;后退+15米;温度上升-5℃;温度下降+3℃,以上这些根据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看图片获得有用信息,教师通过图片还原法吸引学生注意力,也就是所说的真实化教学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图片中感受日常生活中对于金钱的支出与收入;天气温度升降现象等。
通过情境学习理论可以得知,对话是学习的基础,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是为日后学习生活做的铺垫,合理利用对话可以使学习变得更快乐。情景教学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对话形式,例如:小红长高2cm,小明身高无增长,请学生通过情境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在学生回答完问题时,教师可以进行及时补充,让学生知道也可以通过正负数进行表述。
三、 设计实际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数学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学生的数学建模与数学运算能力也会随之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对于数据的分析能力有效提高。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去真实体验数学知识的重要实践价值,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