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借助互联网建设开放生态的电子档案袋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高鹏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82期
   摘 要: 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电子档案袋具有显著的“开放生态”特征:在开放生态下,自主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作为电子档案袋的深度学习功能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大有成为第一功能之势;在开放生态下,互联网强大的交互能力将电子档案袋的多元主体参与、自主反馈等评价功能无限放大,以评促学的发展性评价得以真正实现;在开放生态下,互联网带给电子档案袋的最大改变是强化了“人的维度”,切实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关注和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性,尽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关键词: 互联网+;电子档案袋;开放生态;学习功能;评价功能
  
  电子档案袋自“出道”以来,一直备受大批学者、专家和相当数量的一线学校管理者及教师的青睐。“互联网+”的本质是碎片与重构!在过去简单计算机技术支撑下的电子档案袋,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其兩大主要功能之一的学习功能被大大弱化甚至被大批研究者和实践者废弃,简化为唯一的评价功能。而当“互联网+档案袋”之后,其所形成的发达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电子档案袋是以“开放生态”为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不仅重组和强化了其学习功能,使人的深度学习——自主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越来越成为鲜活的现实;而且还重构了学习和评价这两大主要功能的存在生态,使电子档案袋的“生命形象”更加丰满,“生命意义”更加重大。
  开放生态下,自主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作为电子档案袋的深度学习功能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大有成为第一功能之势。生态,是“互联网+”极其重要的特征;而生态本身就是开放的。在“互联网+”下,电子档案袋使学生的学习——无论是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还是学习时空,都深深地打上了开放的痕迹。正是这种全程式的“开放”,使人的深度学习——自主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越来越成为鲜活的现实。
   一、 开放学习内容
   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单单是教师面对面的教,日益发达的互联网也逐渐成为向学生输送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互联网知识丰富浩瀚、更新快,对平面教材知识是极大的补充。例如,在开展主题探究活动《重点工程建设》(苏人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10课的相关内容)时,,我和学生一起设计并建立了同此探究活动主题一致的电子档案袋。我们设计了探究学习体系,以此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网络线上学习。学生们通过网络查阅、收集、加工和处理相关资料,然后分门别类,系统、有序地归拢到电子档案袋之中。这种主题明确的电子档案袋的建立,使得学生很便捷地从网上找到一些课堂上与教材里学不到的知识,大大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而且网络资源内容的丰富性及其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也大大激发了学生们自主学习、思考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二、 学习方式的开放
  首先,在“互联网+”背景下,电子档案袋可以帮助我们轻松突破传统班级授课制下的师生面对面教与学的单一状况,有效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自主地进行相关学习信息的筛选和甄别,开展独立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其次,在“互联网+”背景下,个体封闭性学习的局面被打破了,电子档案袋使得包括“师与生”“生与生”“师与生+家长”等不同组合的人群在不同时空都可以参与交流、讨论的交互性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实现。不仅如此,通过学校、老师以及有些家长的联络,学生甚至还可以通过线上网络或线下联系与某学习问题的相关专业研究者进行链接和交流。例如,在开展《本地动植物多样性研究》(苏人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之一)这一主题探究活动时,我和学生一起同样建立了与此探究活动同主题的电子档案袋。 利用其中设置的BBS论坛版块、QQ空间和公共电子信箱,既促成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提问进行个别辅导,又促成生与生之间能够进行较为充分、有效的线上交流和讨论;与此同时,我还联系、聘请了本地的两位动植物专家做顾问,请他们全程指导学生们的调查、收集和研究工作。最终,可以说通过反反复复的交流、讨论和自我反思,整个学生群体包括我教师个人在内,在共享了其他所有参与学习者的个体思维与研究智慧的同时,每位学生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也都得到了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补充和完善。由此可见,在“互联网+”背景下,电子档案袋既有利于实现学习参与人员的全开放,也有利于实现信息交流、合作方式与过程的全开放,这些无疑为拓宽加深学习信息、优化学习方式和强化合作学习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学习时空的开放
  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随机产生,那就是即时随地可学习的“移动学习”:借助于联网的电脑或手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师与生+家长”之间、“师与生+专家”之间等可以完全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们几乎能够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与老师交流,与同伴沟通,向专家请教;学生们甚至可以打破既定的教材顺序和教学流程,根据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或具备的条件情况,不分先后、有选择地去确定学习内容和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七年级第一学期刚结束时,我就早早设计好了《七年级下册(苏人版思想品德)主题探究活动实施计划表》,放在以《七年级下册主题探究活动(苏人版思想品德)》为主题的总电子档案袋的首页。学生依据下表二的“主题探究活动实施计划表”,就可以提前预知七年级下册的主题探究活动任务及其具体内容和大致时间安排。有的学生利用假期的闲暇时间,就自主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作为“寒假作业”而展开了研究活动。如此一来,不仅充分体现和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对未来学期既定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也起到了提前预习、自学的效果。
  开放生态下,互联网强大的交互能力将电子档案袋的多元主体参与、自主反馈等评价功能无限放大,以评促学的发展性评价得以真正实现。
   四、 多元主体评价不可逆
  互联网+评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网评”。在“网评”的世界里,互联网强大的交互能力将教育领域里的每个人既变成了评价的主体也变成了评价的对象,而家长、专家以及其他的社会人也更加容易借助网络介入对教育的评价;作为建立在民主、平等关系基础上的“交互主体”,师与生、生与生以及“师与生+家长”“师与生+专家”等都可以彼此自由地实施双向的、互动的评价。所以评价的多元主体参与势在必行,不容阻挡。在电子档案袋应用中,我尤其注重组织学生大规模地开展同学互评(具体见下表1《同学评价表》):学生通过局域网浏览其他同学作品,反思自己的困难与不足等,以此达到取长补短、学习借鉴的目的。


文物档案管理建设刍议
浅析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与人文化建设
大数据时代的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建设工作探析
论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讨
浅谈企业档案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
试述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毕节市图书馆新馆建设的优势与今后发展的思考
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创新与探索
公共图书馆与书香社会的建设
加强政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重要性分析
浅谈互联网时代下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
疾控档案对疾控文化建设的作用探析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