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情感教学之我见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韩惠琴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72期
  摘 要:三十年来的教师生涯告诉我,身为人师的我们,在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要多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与发展,需“因地制宜”,采取一些既合理又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与其相适宜的教学情境,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教学过程中要能真正地倾注我们的爱心,播种美好的情感,方能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刻,引导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情感教学;拙见
  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语文又具有学科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文本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一责任,认真地去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各种健康美好的情感因素,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责任意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情感教育。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教师们认真地在讲,学生们认真地在听,在记,可事与愿违:这边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口干舌燥,那边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昏昏欲睡。这就是所谓的教师“一言堂”——这一教学方式过分地追求知识技能的講解传授,不想却忽视了作为学生个体的情感因素,他们成了被动倾听的人。而之所以出现这一情状,究其原因,乃是应试教育形势下,身为人师的我们,过分地看重教绩,似乎只要学生们表面上的成绩达到上级下达的指标,也就完事大吉了,所以直接就忽略掉了教学过程中还有“情感”这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其实情感就好比是那片肥沃的黑土地,那些知识的种子只有播撒在这一片肥沃的土地上,才有望更好地生根,发芽,开花,直至结出丰硕的果实。
  诚然,在如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身为人师,我们既得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得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与发展,需“因地制宜”,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与之相适宜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要能真正地倾注我们的爱心,播种美好的情感,方能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刻,引导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文以载道”,传道,授业,解惑始终是我们要担负起的神圣使命,这里,“传道”是摆在第一位的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地开启学生的情感大门,才能真正地促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孔夫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导引,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方能在学习当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有了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在此,我想结合自己从教三十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一点拙见。
  一、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所不可或缺的第一手好素材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能够通过深入研究、解读具体的文本,用作品本身的富于魅力的思想内涵去感化学生;再者,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必要的联想、想象和比较,从而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积极的情感因素。
  当我在引导孩子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我总是让他们从所积累的吟咏春天的诗词名句入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旧知的温习、感情的吟咏声中,一幅幅春光明媚,绿满天下的景象仿佛已经历历在目,这时,再借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多媒体播放画面配套的配乐朗诵,美妙的音乐,动态的春景图,不知不觉地就把孩子们带进了记忆中浓浓的春日里。学习的氛围营造起来了,这时学生内心深处对春的喜爱之情喷薄而出,自然的美好化为作家笔下一个个鲜活的、灵动的、富于生机的字符。讲授“春草图”时,我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展开想象:如果你是一株小草儿,当你刚刚走过一个漫长的严冬,从松软的泥土里生长出来的时候,你会做些什么呢?学生的思维给调动起来了,活跃起来了,在交流,诵读,比较中,他们感受到了先生灵动、优美的文笔:“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他们深深地被春天的蓬勃生机所感染,此时,他们内心深处涌动着的是对春天,乃至对大自然的满满的热爱之情,此时此刻他们可算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先生所要表达的对春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对于“望父买橘”这一感人情节,我先是让学生交流自己平日里所体会到的父爱母爱,然后又是在配乐情景朗读中,让学生去体会作者笔下感人的父爱,尤其是看到画面中肥胖的父亲笨拙地攀爬月台时,不仅那些善感的女生眼里早已噙满泪水,男生也是如此……至此,学生们既学会了如何通过细节的描写来表情达意,同时也体会到了深沉的父爱。我又让学生把文中父亲说的几句话给找出来,加以表情诵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而去体会平淡的语言中所蕴含着的深深的爱子之情。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情景之下,教师无需用太多的语言,学生也能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爱的教育。这时,再安排相应的口语训练,让学生口头讲述自己的关于父爱(母爱)的感人故事,表达对父亲(母亲)的感恩之情,学以致用,讲练结合,所有这一切就是水到渠成一般的简单了。
  在引导孩子们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必要的时代背景知识介绍,加上相宜的背景音乐所营造的抒情氛围,朗诵者声情并茂的诵读,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把孩子们带进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带进诗人的情感世界里,从而更快、更好、更准确地去领会诗人字里行间所要表达出来的对土地——祖国强烈而淋漓尽致的爱,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作者将感情诉诸语言文字,如何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领会诗情,是教师要认真琢磨、探究的重要问题。
  二、 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学过程所创设的情景氛围,为情感教育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如是说。与白居易的“动人心者莫先乎于情”不谋而合。现在的初中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几乎还是一张白纸,心智还没有真正的成熟,他们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大多时候都只停留在表面层次而已,难于企及内在的思想,所以更需要借助情感因素的调动来打开心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更快地融入作品当中来,进而更顺利地解读作品。


谈如何提高小学低阶段后进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图示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高考取消听力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发挥潜能和发展个性
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拓展角度的问题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讨
结合初中化学教材优势改进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谈初中英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探讨
如何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中职语文“导学探究式”课型设计与实施
成语文言两相宜
谈提高高中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