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雷晓莉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74期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教学要完成对学生“好之者”的塑造,选修教学要完成对学生“乐之者”的塑造。基于对教材和新课标的理解,我给高中语文教学给了一个有效教学理念——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利用语文课堂这个大舞台,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各种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必修课;选修课;语文素养;兴趣;有效教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对知识产生兴趣,只有对“知”乐而为之,才能不断积累更渊博的知识。孔子这句话也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与兴趣。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用心学习,从而会学得比别人好。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外延,充分发挥文本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应该用民主的、动态的、预设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着力建构开放和谐、个性自主的有效的快乐语文课堂;这也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转变角色,不只是接受知识的受教者,更是传播知识的施教者,充分利用学生自身观念新、信息灵、个性飞扬的特点,讲出自己不一样的见解和感受,讲出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让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让语文教学更具生命力。
高中语文教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教学要完成对学生“好之者”的塑造,选修教学要完成对学生“乐之者”的塑造。基于对教材和新课标的理解,我给高中语文教学一个有效的教学理念——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利用语文课堂这个大舞台,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各种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通过必修课的学习,储备扎实的语文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成为一个“好之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请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儿童,要他们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初中语文教学注重语文知识的掌握与积累,而高中语文教学注重语文素养的提升和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高中语文必修教学主要是在高一完成,而高一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初中语文学习向高中语文学习的过渡,即完成“知之者”向“好之者”的过渡,所以必修教材的学习就显得尤其重要,这就要求老師结合学生的学情,在立足课本教学的同时,精心设计一些语文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我的课堂我做主——师生角色互换”活动。挑选学生感兴趣且难度较小的课文,由学生来上,各个教学环节均不缺失:教案、课件、预习、课堂互动、课后作业、评课、教学反思。这样的教学形式,既吸引学生钻研语文,又能展示学生的才能,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评课,很多学生俨然是“专家”,吹毛求疵地指出很多问题,令老师倍感惊讶。
“诵读经典——感受文化魅力”诗歌朗诵比赛中同学们激情飞扬,尽显朝气蓬勃!诵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变的主旋律,只有读,才能真正把握诗歌的情感,真正走入诗歌的世界。对于表现欲膨胀的当今学生而言,穿着光鲜的衣服,站在舞台上朗诵自己钟情的诗歌,真的是一种享受(引用学生的话)。将学习经典文化包装为赏析经典文化,让学生假扮“学者”,在赏析的成就感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向真正的学者靠近。
“传承传统文化——从文字开始”书法比赛中同学们各显其能,展示了良好的书法功底,令人赞叹!文字,是很神奇的符号,传递着很多的信息。只是计算机的出现、应试教育的影响,弱化了文字的书写。通过开展书法比赛,很多学生的文面有了很大改观,这是我们组织这一活动的目的之所在。
“追逐梦想——走向成功”演讲比赛中同学们展望未来,用年轻的语言谱写了一曲理想的赞歌!演讲词单元的教学略显枯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做准备,在全年级开展演讲比赛,以这样的语文学习形式来加深这一单元的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开放式作业——发散思维”成果展示,让语文作业丰富多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迎合新课改理念,我们在作业布置上也有很大的创新:教学诗词时,我会给学生布置诗词仿写,情景交融的图文作业;教学戏剧时,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模拟角色朗读课文;经典篇目教学结束,,都会让学生写学后感,促使学生深挖文本;对于经典篇目的经典文体,及时引导学生仿写,达到真正学习景点篇目的教学目的;针对“梳理探究”模块的内容,引导学生做很多语文探究性学习活动,并形成文字、图片、论文等形式的探究成果,让学生在参与中补充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改原则,教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在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感受自我价值,培养语文兴趣和素养,从而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开拓学生的语文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语文信息的驾驭能力,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真正主人,成为一个“乐之者”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应该是五彩斑斓蕴涵着无穷生命力的。选修课是学生依据个人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的语文课程。选修课也要求教师加大阅读的量和面,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课标指出:“选修课的评价尤其要突破一味追求刻板划一的传统评价模式,努力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来促进目标的达成。”本着对选修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带着新课标对选修课教学的要求,我大胆删选选修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学生善于展示自我的欲望,开设了“学生讲坛”,讲出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