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从宋初士风新变看欧阳修诗

作者:洪锴 字数:3199  点击:

关键词:宋初士风新变;欧阳修;自我主体意识膨胀;政治气节;理想化人格;个人化;散文化;平易美

欧阳修作为宋初文坛革新的关键人物,其诗歌亦受当时新变士风的影响,初步显示出宋诗的整体特征。本文主要从其诗的题材与风格两方面入手,分以下五点试论士风的新变于欧阳修诗歌创作的影响,对欧诗以另一方面的关照,呈现欧诗的创新之处与不凡的艺术风格。

1 一官诚易了,报国何时毕

钱穆先生曾在其《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是一个士人全面自觉的时代,并且这样解释:“所谓‘自觉精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到他们应该起来担负著天下的重任。”的确,经历了动乱不堪的晚唐和五代后,宋代时社会生活归于安宁。门阀观念的涤除、士庶贵贱的无异、统治集团的“杯酒释兵权”和崇文轻武,为士人的自觉创造了条件和机会,我们这才看到了士人阶层的全面崛起。庆历年间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立朝秉政,标志着新兴的士阶层真正的走上了社会的领导地位,形成了宋代以文人为国家政权主体力量的整体特征。

所谓“为上者必资于下,为下者必依于上”,正是这样的君臣关系使宋代文人自我主体意识空前膨胀。仁宗时代,士人对政治可谓是奋不顾身。其典范如范仲淹在政治实践中把士人的精神品格提高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新的高度。宋初,虽然士人们倾向于文雅方向转变,但这种政治上的热情不仅是文人式的温儒,他们崇尚气节,为政刚正不阿,敢于直谏,多多少少带有武人风貌。

当然,对于“历仕三朝,备位二府,已过限七年,方能乞身归老”的欧阳修来说,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理想始终贯穿其一生。而且相对于之前的宋代文人,欧阳修具有更强的参政意识和与政治气节。这在文学创作中,不仅反映在他提倡的古文运动,更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欧阳修也有不少反映社会、政治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政治家欧阳修“发声通下情”身体力行的见证。

如《食糟民》中,“我饮酒,尔食糟,尔虽不我责,我责何由逃”将“日因官酒诚可乐”的官吏与“釜无糜粥渡冬春”的农民作对比,揭示官吏以糯米酿酒之后又“散糟以为德”的卑劣行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不合理的现象。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对满口仁义道德行为上背其道而行之的官吏提出尖锐批评同时也作了沉痛的自责。“我饮酒,尔食糟,尔虽不我责,我责何由逃”,这与白居易的讽喻诗和王禹偁《感流亡》等诗一样,表现了正直的士大夫的内疚和不安。

2 主人乐士喜文学,幕府最盛多交朋

“个人化”是宋代士人阶层生活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志同道合者交游会宴、诗歌唱和一直是中国文人的传统。唱和诗、赠答诗等创作也很繁荣。这是士人阶层生活乐趣的体现。整个宋代,文人间以“馆阁翰苑”为中心的交往也很多,但重要的是它呈现出个人化的倾向。宋之前,如果说文人间的交往唱和多注重于个人理想、国家情怀之类的主题,个体意识感不强的话,那么在宋代,随着人格理想的重新确立,政治方面种种原因而形成的老练持重的性格特质,文人间的交流更偏向个体化意识。

即使像欧阳修这样严正的古文家、主张文以载道的健将,也有着一副带有几分浪漫文人的真实面孔。天圣九年三月欧阳修来到洛阳,充西京留守推官,在上级钱惟演手下,结交了许多意气相投的朋友。他们都能诗善文,经常相聚在一起,游乐歌咏,在洛阳的名胜古迹中留下了无数的足迹与歌咏。此中的欧阳修高兴时脱冠散发,傲卧坐谈,以致梅尧臣给他一个“逸老”的雅号。诗歌的日常生活化、哲理化显示出的是宋初文人的闲意情趣,可谓一种日常化的平淡冷静的浪漫。这种性情即使是在人生不如意的情况下也能坚守着,是一种开始渐渐浸入宋代文人骨髓的气质。

如《立秋有感寄苏子美》:庭树忽改色,秋风动其枝。物情未必尔,我意先已凄。虽恐芳节谢,犹忻早凉归。起步云月暗,顾瞻星斗移。故人在千里,岁月令我悲。所嗟事业晚,岂惜颜色衰。国谋今谓何,胡马日正嘶。

此诗中,只是因为庭院里的树木在秋风吹动下变黄飘落,作者便触景生情,思念朋友而想到了时节易逝,更进而推广到星辰宇宙,又反过来嗟叹自己未竟的报国之业。可谓一小事物(一次叶落)而引发了一连串的情感碰发,并申之以哲理。

3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秦寰明在其《试论北宋仁宗朝前期的士风与诗风》中谈到宋代形成的重人格、重名节,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的一种精神风尚有一个由不成熟到理性的过程。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宋代文人的品格才真正的走向了成熟与定型。文坛上的复古风气也从此走向健康的道路,避免了中唐韩柳古文运动半路夭折的情况,扭转了宋朝整个的文学发展。在这种士风转变下的诗歌多呈现出“以文为诗”、“引议论入诗”的特点。

作为古文运动中坚的欧阳修,诗歌为了配合它的发展,自然常常表现出这些特点。郑孟彤在《论欧阳修以文为诗的美学价值》中指出了欧诗散文化的三种表现:

a.用古文式的章法写诗,讲究转折顿挫,虚实正反。

b.句子结构的散文化,彻底散行,长短句杂出,少骈偶对仗句,故意做得似对非对,句子散文调而非诗调。

c.诗中常用散文常用的语助词或在句子中用散文式的介词。

郑孟彤进一步说明了其美学价值、议论方式的独特之处。如著名的《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面如玉。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家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首句破空而来,用散文化的语句,,紧接着交待塞外环境的恶劣,叙述昭君出塞一事,并发表议论:“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面如玉”,诗中有描写了昭君的思想之情,“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最后一句“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以昭君之口抒情,全诗把抒情与说理、写景与议论融合在一起,先以生动的形象然后直抒胸臆,议论中一个“谁”字揭示了悲剧产生的原因,具有现实意义。

4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欧阳修的诗歌作为配合古文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在诗中好发议论,以文为诗外,追求一种平易美是欧诗最明显风格。这自然与宋初复古,提倡韩诗,反对西昆体有一定的关系,但也和当时士大夫文人冷静理性的生存方式密切相关。思想上的冷静,生活上的精致,二者结合起来人们更追求一种平易美中所蕴藏的极大地精神享受。这类风格的欧诗多为短小的写景之作。

如《秋怀》: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终自驾,归去东颍田。

其中“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一句,看似平淡,却最能体现出欧诗平易之风。即有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中所描写自然风景的精细温和,也包含了张籍“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的市井生活画面。《雪浪斋日记》中云:“或疑六一诗,以为未尽妙,以质于子和,子和曰:‘六一诗只欲平淡耳,如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岂不佳?’”欧阳修特有的委婉平易的章法与清新流畅的语言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清丽宛转的风格。

胡云翼在《宋诗研究》一书中列欧阳修为北宋诗坛四大权威之一,与后来的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共同支撑起整个北宋诗坛。欧诗于革新士风中开启了整个宋诗的基调。政治理想高扬与个人情怀抒发结合,“(欧公)作诗,盖欲自出胸臆,不可蹈袭前人,亦其才高,不见牵强之迹”,展现出宋初文人渐变的气质与风貌。

参考文献

[1]柳开《宋故昭义军节度推官试大理评事柳君墓志铭》、《上王学士第三书》

[2]《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李春青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3]《苕溪渔隐夜话》胡仔纂 商务印书馆 1937年

[4]《欧阳修全集》欧阳修 著,李逸安 点校 中华书局 2001年

[5]郑孟彤 《论欧阳修以文为诗的美学价值》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