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藏书楼复原研究

作者:李凯华 字数:3025  点击:

摘 要:本文主要讲述了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藏书楼复原研究,其中主要内容有:文津阁概述,文津阁修缮历史,文津阁藏书楼复原研究,本文现从历史文献记载、现存原琉璃构件、与文津阁相互仿建的现存实例等方面对藏书楼进行研究考证。

关键词:文津阁;藏书楼;历史;承德避暑山庄

1 文津阁概述

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乾隆时期又增加了很多景点。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弘历开设《四库全书》馆,征集当时的著名学者五百余人,编纂《四库全书》。到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春天完成第一部,藏于北京紫禁城文渊阁。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弘历在修建文园狮子林和殊像寺的同时,又在避暑山庄千尺雪后面修建了文津阁,珍藏《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各一部。

文津阁位于承德避暑山庄内,四周有围墙环绕,是避暑山庄的一处园中之园。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建成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园中自南而北为门殿、假山、水池、文津阁藏书楼、后花园;东侧有配殿和碑亭,后院有月亮门,总体布局仿照宁波范氏天一阁和宋代书画家米芾的宝晋斋而建。“津”,意为济渡,“文津”,是文化知识的渡口,若要求得知识,便要自此问津的意思。文津阁与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一起被称为“北方四阁”,又称“内廷四阁”。阁主楼前有半月池(也称月牙池),池南有假山,假山之上筑有月台和趣亭,这样的布置手法和假山形象又兼具了宋代米芾宝晋斋的建园特点。所以乾隆在御制诗中解释:“米家范氏两兼奇,而今御园所见少”。

乾隆皇帝在修建文津阁时,曾命杭州织造衙门,查阅天一阁的式样,以资借鉴。文津阁在建筑设计上主要是模仿了天一阁的尺度和法式,按《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之意设计,阁外观是两层,实际是三层,中间一暗层为阳光不能直射的藏书库。楼房的第三层是连通的敞间,取“天一生水”之意;第一层为六间单间,象征着“地六”, 顶层六间相通意为“天一”。水可以灭火,以此来象征防范火灾之意。

2文津阁修缮历史

历经二百多年沧桑变故的避暑山庄与外八庙,在民国至文化大革命期间,曾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这项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开始对它进行全面维修。文津阁,这座位于避暑山庄西部文津岛上的最大一组建筑,,也得到了合理的修缮及利用。1950年至1951年,热河省民政厅来承进行考察后对文津阁门窗进行了修缮。1953年9月,热河省主席杨志林主持了文津阁油饰彩画修复工程(楠木色油饰)。1954年文津阁改为地区招待所(热河干休所),新设了厨房、餐厅,添加了采暖、电照等设施。1978年地区招待所迁出。在此期间,文津阁还接待过很多国家重要人士,如陈毅、贺龙、聂荣臻、杨勇、刘莲涛、陆定一等。1978年招待所迁出后,承德文物局古建队曾于7月6日开始小修一次,拆换文津阁藏书楼部分飞椽、连檐、望板及瓦口。1979年下半年承德市图书馆又迁回文津阁,文津阁仍作为藏书之处。1983年古建队对文津阁门殿和主楼进行局部小修,对主楼前檐瓦顶抅抹扫垄,除草树,补修残碎瓦件,撤换糟残连檐瓦口及飞椽。后檐抅抹扫垄。2003年山庄恢复水系引水以后,热河画院迁出空置至今。

3 文津阁藏书楼复原研究

由于几次对文津阁的改造,现在藏书楼为布瓦卷棚顶瓦面、步步紧装修的三层楼阁(见图片一)。为最大限度复原其历史面貌,现从历史文献记载、现存原琉璃构件、与文津阁相互仿建的现存实例等方面对藏书楼进行研究考证。

3.1 历史文献记载

同治元年(1861年),慈禧下谕旨“停止一切山庄未竟工程”。此后避暑山庄很少进行修缮。但是因为文津阁内藏贮《四库全书》,意义非同一般。所以同治五年六月(1866年),热河都统麒庆、热河总管锡奎忠广看到文津阁损坏严重,提出:“文津阁渗漏情形愈加严重,势难再缓,拟请勘估筹修。”据当时掌管旷观的苑副锡元所述:“文津阁藏书楼六间,檐头渗漏,琉璃瓦片脱落,间有破碎,椽望糟朽,上下层檐头坍塌,山墙歪闪,于本年五月间迭经大雨淋坍大脊二丈,于渗漏情形较前尤重,诚恐再遇雨水损湿书籍等情,呈请核办前来。”同治五年8月奏折称:“避暑山庄内文津阁渗漏情形较重,势难再缓…….六间,重檐硬山,下层三面仙楼,现在头停渗漏,花脊倾陷……琉璃瓦片破碎不齐…..惟旧琉璃瓦破碎太多,不堪选用,应请满换布瓦,将花脊改为排山脊”。

同治六年(1867)四月开工修复文津阁,至九月竣工。将文津阁顶所覆黑琉璃瓦全部更换为布瓦。

二十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五十岚牧太所著的《热河古迹与西藏艺术》一书中刊载了文津阁琉璃花脊(见图片二),注明是碑亭的构件,但据考证分析,应为文津阁绿剪边花脊构件。

3.2 文津阁现存廊筒子门琉璃罩和清挖出的琉璃构件

在深入研究文溯阁和文渊阁的琉璃屋顶设计规律时发现一条重要的依据:花脊和吻兽的设计样式与廊筒子门上的琉璃罩样式存在十分明显的相关性。而目前的文津阁的琉璃罩正脊和垂脊、瓦面外均为清代原始构件(见图片四)。根据二十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五十岚牧太所著的《热河古迹与西藏艺术》一书中刊载的未经过近代修缮的琉璃罩(见图片五)可以清晰看到其花脊的样式为海水祥云,与文溯阁现存实例(见图片六)相一致,正吻样式也相吻合。

二十世纪80年代清理文津阁假山、水系时出土了大量的琉璃构件,在2006年清理碑亭北侧水池时也发现了重要的琉璃构件。这些构件包括六样绿琉璃筒瓦、板瓦(见图片八),绿琉璃花脊(见图片三)和正吻局部(见图片七)。根据这些重要的琉璃构件可以有力地证明文津阁最初的琉璃屋顶样式为:黑琉璃瓦绿剪边,设正脊、垂脊和围脊,各脊均为海水祥云花脊,设花脊正吻和垂兽。而这一结论与文献记载的“花脊”、“扶脊木”是吻合的,同时也证明同治五年8月将琉璃瓦面改为布瓦屋面的事实。

3.3与文津阁相互仿建的现存实例

现存辽宁省沈阳市沈阳故宫内的文溯阁和北京故宫的文渊阁都是与文津阁同一时代建造的,也是当时号称“北四阁”中一直保留原貌的两处。经过对“北四阁”的比较和研究发现,它们之间虽然面阔、开间等数据不相一致,但是规格、样式、风格却如出一辙,可以称作是清代皇家建筑上的“姊妹篇”。 文溯阁和文渊阁的屋顶都为黑琉璃瓦绿剪边样式,而且也都是花脊,这些仿建建筑的现存实例给文津阁琉璃屋顶的研究提供相互佐证的参考价值。通过文津阁历史照片与文朔阁现存实例,可以确定文津阁外檐装修与文朔阁做法样式相同,均为码三箭芯屉,而非现在的步步紧芯屉,裙板雕饰也不是现存的金线如意(图片九),而是宝相花(图片十),与沈阳文朔阁裙板雕刻相似(图片十一)。

4 结语

根据所查历史资料、现存构件和相仿藏书楼的研究对比,可与确定文津阁藏书楼为重檐前后廊硬山式建筑,覆黑琉璃绿剪边瓦顶(黑色在五行中属水,这种设计暗合以水克火的意思),设琉璃海水祥云正脊,祥瑞云龙正吻,外檐一码三箭装修,内部设仙楼。面阔六间,西稍间设楼梯间。进深三间,前后设廊,前廊东西设廊筒子门,廊筒子门外设琉璃门罩。琉璃门罩仿垂花门琉璃装饰,施琉璃三踩斗拱,设琉璃垂柱和雀替,琉璃额枋仿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样式,正脊样式为海水祥云,江崖坐中,海浪朝向江崖;正吻为祥瑞云,勾、滴为龙纹。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