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秘史》中的山川生态观探析
作者:呼斯勒图 字数:3072 点击:
摘 要:萨满教一直是古代蒙古族先民的信仰,山川信仰就是其中之一。山川信仰给蒙古族爱惜、保护大自然做出了非常积极的方面。在当今生态问题严峻的情况之下,为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蒙古秘史;山川;生态观
蒙古族分为狩猎的林中百姓和俗随水草,居天常处的牧民。“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是和孕育它的自然环境,有着不可分的关系,它的发展,是由于那个自然环境的滋润。它的铸型,也要受到那个自然环境的影响”。[1]蒙古族一直适应着大自然,爱惜着爱自然中的山川、河流、树木,对大自然母亲有着感激、敬畏之情。蒙古族萨满教认为世间万物有灵,因此世界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1 萨满教的信仰——山川
山川信仰是古代蒙古社会中普遍存在着,原因有两种。一是,蒙古地区有着很多的山川峻岭,威猛和延绵着的山川给人一种胆怯的感觉,不由的让人们给一种存在某种看不见的力量的怀疑。在威猛而高大的山川之中行走从某种看不见的力量的怀疑而形成对山川的信仰,信仰山川之中存在着神灵。其次,在对山川有着神灵更进一步认为山川的神灵管理着山川之中的植物、动物及资源,因此对山川更加信服、信仰山川。因此蒙古人民对山川的信仰从未停止过,如:不峏罕——合勒敦山、肯特山、额尔古纳昆、阴山、罕山等。山川信仰是古代蒙古族萨满教的一种信仰。在当时的人们把自然人格化当中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一、给人们一种好的机遇,自然物和自然现象有着好意、保护着人们。二、给人们经常带来灾难,因此人们认为是妖魔鬼怪。三、给人们有时温和,有时残暴,有时给人们幸福,有时给人们带来威胁,存在着两重性。因此,人们为了生活的幸福、安定祈求山神的赐予。在这种过程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慢慢形成了蒙古族人民对大自然爱惜的意识形态。因此佟德富认为:“蒙古先民坚信自然界的万物和人一样,是有灵魂的,是同祖共生的亲属而倍加关爱和保护。尤其是神山、神树、圣水倍受先民敬畏、崇拜和保护。古朴的生态意识,自然深入人心,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和积淀,内化为蒙古民族的道德意识,生态文化和环境保护的实践自觉和朴素生态观之思想基础”。[2]
2 《蒙古秘史》当中的山川生态观
在《蒙古秘史》写到:“又因不峏罕——合勒敦山野兽〔合〕可猎物较多,遂投奔到曾在这里立有山神的不峏罕-合勒敦的主人兀良孩〔族〕的哂赤·伯颜处来”。[3]这里出现了“山神”一词,蒙古语里写着“不峏罕”。“立有山神”是蒙古族萨满教的信仰。在古代人们占领一个地方会立起山神,表示这个地方归属于他。然后对这个山神进行祭拜。立山神是蒙古族“祭敖包”的早期形式,在历史过程中渐渐形成的。也逐渐成为萨满教信仰的一种形式,在这种过程中形式变得多种多样。其表现形式有祭一个敖包或多个敖,从一个氏族祭祀演变为部分族群祭祀。体现了对这种生态文化的传承性。成吉思汗小的时候为了躲避泰痴兀愓的抓捕逃进深山密林之中躲了三宿出去的时候“一块象帐篷般大的白色巨石倒下来,堵住了出口”。[4]因此回到深山密林之中了。这就是当时蒙古人民认为山川有着神灵,对人们的生命、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果说这不足以证明蒙古人民对山川信仰的话,那么,成吉思汗的又一个举动可以充分说明。成吉思汗被蔑儿乞楊部人袭击,躲到不峏罕-合勒敦山中,等到蔑儿乞楊部人走了之后,从不峏罕山下来,对着不峏罕山说“不峏罕山保全了我,我这如虱子的性命!”“不峏罕山庇护了我,我这小如燕禽的性命!我深为恐惧!〔今后〕对不峏罕-合勒敦山每晨必祭祀,每天必祷告,叫我的子子孙孙,铭记不间断!”。[5]这使得蒙古人对自然的呵护、爱惜、敬畏。从内心地里出发,而不是对改变了的自然的保护,,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蒙古国每年会大规模举行祭祀不峏罕-合勒敦山仪式,这种活动会蒙古国总统亲自参加。在内蒙古地区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祭祀山川的活动。在阿尔泰山地区找到的经文中提到:“我向阿尔泰地区所有的十三峰奉献纯洁的祭祀,我向十三座青山奉献纯洁的祭祀,完成一种纯洁的祭祀……”。[6]“说罢,就面向太阳,解开腰带挂在脖颈上,摘下帽子搭在胳膊上,用(另一只)手捶着胸,向太阳行了九次跪礼,并哂奠致祭”[7]在蒙古习俗中腰带是权威的象征。是男子服装不可缺少的,因此把男人叫作“有腰带的人”。已婚女子叫“无腰带”的人。男子只有犯下罪或者直属亲戚去世后才去掉腰带,“贴木真的这种行为,可以说是表示极端的谦恭,和对不儿罕山的尊敬”。[8]“向太阳行了九次跪礼”,“按蒙古习俗数字中九是最大的,也是吉祥、富足的象征。因此九次跪拜是最崇敬之极”。在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有九层台阶,这也表示着对成吉思汗的无限的敬仰。目前我们所掌握到的关于崇拜山川的资料来看,蒙古族原始信仰萨满教思想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喇嘛教兼并改造,但是萨满教的对山川信仰的思想被比较完好的保存了下了。
3 《蒙古秘史》山川生态观对当代的启示
地球是目前唯一人类居住的地方和精神家园,从远古到今,人类学会制造工具开始到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但是工业文明带来的不只是“文明”,还有“野蛮”。工业文明使得人类活动无处不在,从海洋的底层到陆地最高地带喜马拉雅山,甚至走向宇宙。这种举动影响到了整个生物圈,而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生态问题给整个生态圈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挑战、威胁还有毁灭。工业文明再发达,再先进也无法克隆出美丽的草原。自20世纪以来很多人开始关注生态问题,在联合国的努力下各国进行了不少探讨生态问题的会议,也发布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条文。
香莲在“蒙古族崇山文化”一文当中从蒙古文“山”的词义入手,解释了“山”在蒙古族文化里的含义。她认为:“广阔无际的大草原,这种山崇拜的自然崇拜,比法律规定更有效,是社会的某个机构强迫性的规定所不能比拟的, 这样崇拜在某种程度上比法律还有效”。[9]蒙古族先民在很早以前就关注了他们所生活环境中的生态问题。这种对大自然的保护一直以萨满教信仰所体现着。这是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反应所决定的。蒙古高原自古以来就是恶劣的生存环境,但是蒙古人在这种环境中繁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种环境让人们不得不深思熟虑怎样在这种环境之中长期生存。
1.大自然给了我们拥有的,我们的吃、穿、住都是来源于大自然,所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样才是长久地生存之道。
2.在长期的生活当中,我们不能鼠目寸光,而应该为长远着想,而非为了一时的痛快失去了未来,更应该细水长流。蒙古人的四季游牧为的就是要爱惜、保护草原的本来面貌。
3.蒙古人把世界看做为一个整体,人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待问题,世间万物都有着联系,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在当今面对复杂的生态问题会导致动一发而牵动全身。一小的变动都会可能使生态系统受到威胁。
参考文献
[1]札奇斯钦著.蒙古文化概说[M].中央文物供应社,1986,2,第1页.
[2]佟德富.蒙古族生态观之思想渊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
[3][4][5][7]阿尔达扎布译注.新译集注《蒙古秘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12.第32、142、174、174页.
[6]〔意〕图齐〔西德〕海西希著.耿昇译.王尧校订.西藏和蒙古的宗教[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6.第501页.
[8]札奇斯钦著.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中华民国六十八年十二月初版,第111页.
[9]香莲.蒙古族崇山文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