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培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2011年国家颁布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标,提出将基本思想列入其中,与基本技能组成新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基础提出数学应用意识的核心概念,学生应用意识能力低下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停留于解题层面,已有许多学者专家及教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很多关于基础教育阶段数学应用意识能力的理论。研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能力的策略,分析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能力薄弱的原因是不够重视与生活经验缺乏,提出从认识上提高教师的重视,利用教材素材开展综合实践课,开展数学活动课,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意识;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数学应用意识能力的培养,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推进了应用数学的发展,使得数学渗透到各科学领域,自然科学深入发展依赖于数学,社会人文科学借助于数学知识方法,数学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工具,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培养具有数学应用意识的人才是教师的重要责任。传统数学教育存在缺乏数学应用意识能力的问题,缺乏数学应用教学研究氛围。对初中生学习应用意识能力培养十分重要,目前大多数中学对数学教学仅重视课本理论知识,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意义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抽象概括形成方法理论,数学分为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应用数学研究具体数学问题,采用基础数学成果,从实际中提炼问题丰富基础数学,从实际中提出的数学问题需要三种数学方法,将相关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解决。
数学应用是数学思想方法寻求对科学事实的认知理解过程,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根据数学应用情况可分为纯数学情景与非数学情景中数学知识应用。心理学中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需具备的心理特征,能力与知识技能相互关系是掌握知识技能中发展的。随着知识技能掌握导致能力的提高。数学能力是与数学活动适应,保证数学活动完成具备的稳定心理特征,是数学活动中形成发展的心理特征。塑性应用能力是数学运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显示其多方面的实用性,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必须要有适应数学化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社会要求所有人具备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广泛深入到科技生活各方面,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非常重要。
20世纪初,英国教育家培利提出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应用的思想。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养成用数学方法观察世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在已有认知结构基础上主动建构,形成不同领域发现共同特性的能力。数学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初中数学教学强调数学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违背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要求培养会将书本知识用于社会实践的人,而非纸上谈兵的理论家。数学应用曾是我国古代发达传统科学,古代数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达千年历史,但随着社会的演变,具有应用功能的传统数学未被纳入教育内容。初中数学学习缺乏应用意识能力,是我国数学教育的弊病,学生数学学习停留于知识层面,造成不会解决问题的局面,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成为教学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数学课程应体现发展性,强调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认识到生活中蕴含大量数学信息,面对实际问题能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策略,能主动寻找数学知识背景。学生应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会激发学习兴趣,数学课改思路是课程强化应用意识,数学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作用在于对数学方法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对数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了解数学用以分析解决问题的独特思维方式。
二、 数学应用意识能力培养不足的原因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接触的媒体发展到智能化设备,接收到的信息以指数级速度增加,数学是科学语言的工具学科,其应用价值受到很大的重视,面对遇到的问题必须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运用数学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后天培养。
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害怕数学,中高考考试数学纯粹为应付考试,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使得人们做事带有功利性,网络上出现让数学退出高考的偏激言论,侧面反映了数学脱离生活实际的事实。数学课堂中遇到难点内容时,学生会疑问学习数学知识的用途何在?数学行程问题是具有代表性的追击问题,,其变式较多,大多数学生学习感到困难。数学工作效率问题中典型的问题是进放水问题,学生感到非常困惑。学生解题失败后所发牢骚反映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局限。
有些学生认为科学研究者才会用到数学,消极的认为不会从事研究工作,没必要学习高难度抽象的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成了口号,反映出数学脱离了生活。急需一线教师在专家指引下改变当前局面,使数学真正的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
为深化课程改革,教育部頒布了数学新课标,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分为代数、几何图形,概率统计与综合实践,增设综合实践部分课程内容由各种数学活动组成,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设置目的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综合性问题,发展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教师开展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等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素材空间。
三、 初中数学应用意识能力教学中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对初中数学学习动机调查中,多数学生的回答是顺利升学,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很少,大部分学生可以给出学习范围内的数学解题方法,但很少学生了解数学课程外的数学知识,初中生学习数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解决,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效率。
大多数初中生学习数学为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导致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薄弱,如某些有关现实场景的题目学生难以完全读懂题意,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仅为学生灌输学习数学知识的思想,很少关注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缺乏社会知识与实践能力成为阻碍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原因。初中数学教师在教授课本知识时,要注意课本外的应用意识能力培养,使学生解决数学题目使有更好灵活的运算方式。